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碱化法制备高浓度聚合氯化铁工艺得到了不同碱化剂和稳定剂的不同加入时间对形态分布的影响,以及碱化剂加入速度和碱化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碱化剂,NaHCO3优于NaOH;先加入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对提高PFC的稳定性及混凝特性有利;在碱化度B=0.4时制备的PFC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理工科重点大学,校址在浙江省杭州市,濒临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前身最早是求是书院,创办于1897年,后改称浙江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等,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  相似文献   
3.
光谱法研究异丙甲草胺及其S-对映体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及其S 异构体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 (0 0~ 1 6 μmol·L-1 ) ,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 ,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了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异丙甲草胺 :K =1 4 9× 1 0 3 L·mol-1 ,n =0 84 ;S 异丙甲草胺 :K =2 2 2× 1 0 3 L·mol-1 ,n =0 89。  相似文献   
4.
麦芽酸性磷酸酶与乙醇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差光谱等技术研究了麦芽酸性磷酸酶经乙醇变性后活力与分子构象的变化情况,同时应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考察了乙醇对酶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酶活力及分子构象有较显著的影响。酶活力随乙醇浓度增大而直线下降,50%的乙醇对酶的抑制率达43.4%;变性后酶的紫外差光谱在213和234nm处出现正吸收峰,表明酶肽链发生变化,酶分子由有序结构变成无规则卷曲;酶内源荧光强度随乙醇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酪氨酸、色氨酸残基微环境在乙醇作用下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酶活力的表现与酶分子构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乙醇对酶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抑制。  相似文献   
5.
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DNA热变性法以及黏度法研究了S-异丙甲草胺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异丙甲草胺使ctDNA在200 nm处的吸收峰发生明显改变, 表现出红移和减色效应, 而对260 nm处的吸收峰产生影响较小, 排除了嵌插作用的可能; ctDNA对S-异丙甲草胺内源性荧光表现出很强的猝灭作用, 且随温度的升高, 其猝灭程度有所下降, 表明S-异丙甲草胺是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并求得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将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S-异丙甲草胺与ctDNA作用以及不同S-异丙甲草胺浓度下ctDNA的热变性温度和黏度变化的研究结果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结合, 可以判断S-异丙甲草胺是以沟槽作用的方式与ct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法转化CO2为CO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国内外等离子法转化CO2 为CO的发展状态与趋势 ,重点介绍了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转化CO2 为CO的发展 ,探讨了它的基本反应机理 ,并提出了提高二氧化碳转化率的有效途径是负载型催化剂的研制及研究二氧化碳与有机物的氧化偶联反应 (如CO2 +2CH3 OH·(CH3 O) 2 CO +H2 O)具有重要意义。这为CO2 的化工利用开辟了一条广阔而有效的途径 ,也是控制温室效应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丁草胺在水稻中(包括糙米、谷糠和稻草)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残留的丁草胺可分别用纯石油醚或丙酮/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经柱色谱预净化,由GC-ECD检测定量。糙米、谷糠和稻草样丁草胺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3 ppb、6 ppb和6 ppb。丁草胺在0.31 ppm、0.62ppm及1.24ppm标准液添加浓度下,糙米中回收率(X±Sx%)分别为89.5±1.8%、90.3±4.2%和92.4±2.1%,谷糠中回收率分别为80.8±1.9%、81.2±3.4%和87.4±6.1%;稻草样回收率分别为85.0±4.2%、84.3±4.5%和90.4±6.8%。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西玛津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微透析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除草剂西玛津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除草剂对过氧化氢酶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和以Scatchard方程拟合微透析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求出除草剂和CAT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分别为K =1.5 5× 10 4 L/mol,n =0 .94。并依据能量转移机制 ,求出了西玛津和CAT相互结合时 ,给体 受体间距离r为 0 .164nm。西玛津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结合作用以静态猝灭过程为主 ,且其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西玛津可能与CAT的Tyr2 14发生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棉花田环境中稳杀特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