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热管     
热管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效能热传递装置.早在四十年代,热管的基本概念就有人提出过,但由于当时的热传递问题用比较常规的传热方法和传热装置都可以解决,因而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得到试验的机会.直到六十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宇宙航行方面的需要,热管才得到发展.1964年格罗弗(Grover)等人成功地运行了第一根热管.由于它具有传热量大、温度均匀、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没有运动部件、可以在失重下正常工作等一系列特点,因而立即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在应用方面也早已越…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工作,分析了单、双面加热的影响,研究了热流线性变化时的传热,提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此外还改进了原先提出的套管变热流传热计算模型,进一步考虑了物性变化与不同几何尺寸的影响。计算与试验数据作了比较,一致程度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1]、[2]中,我们对管状试验段底部淹没时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淹没速率、初始壁温、入口水温、加热功率、蒸汽背压、表面氧化层诸因素对再湿的影响。本文将对套管内元件再淹没时的传热与夹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在评价危急冷却系统的有效性时,再湿速度具有决定的意义,但夹带特性也很重要,它对元件的预冷与温度的回转常常起关键作用。本试验不仅将详细研究各种热工参数对再湿速度的影响,而且还对通道空泡分额分布、坍陷液位高度、液滴夹带量、出口蒸汽流量、出口流体含汽量、出口蒸汽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分析各参数对液滴夹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矩形通道内水的放热进行了试验研究,除了平板区外还测定了角区的局部放热系数;同时在气回路里测定了矩形通道角区及定位肋条附近的切应力分布;将局部放热系数分布与切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二者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粗糙套管内水的放热及摩阻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试验表明,放热系数可增加一倍多.此外根据湍流理论还发展了半理论的计算方法,后者能很好地整理大量的粗糙套管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空气在套管内的湍流换热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热流正弦分布与双面加热对放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 本文还将迭加原则运用于套管放热计算中,得到了变热流的放热系数公式。计算结果与我们的试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前言 当前反应堆安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失水事故上。堆芯危急冷却系统的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冷却条件,以保证元件在事故情况下不致于发生损坏。所以再淹没对失水事故及水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管状试验段底部再淹没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淹没速率、初始壁温、加热功率、入口水温、表面氧化等因素对骤冷与回转的影响,提出了计算再湿速度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