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液中有机添加剂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恒电位计时电流、恒电位阶跃以及线性扫描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电解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添加1∶1的NMP TCX型添加剂能有效的抑制锌电极在碱液中枝晶的生长并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FOG)中,2π复位电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陀螺的标度因数精度,对提高陀螺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对2π复位电压对标度因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第二反馈回路以稳定2π复位电压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定源污染废气中的铅时,微波消解玻璃纤维滤筒后,按照直接稀释、赶酸、加硼酸3种方式处理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了这3种处理方式的操作性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玻璃纤维滤筒空白样用直接稀释、赶酸、加硼酸3种方式处理,测定结果分别为0.56,0.25,0.21 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95%,85%。直接稀释定容测定,方法简便,但准确度较低;赶酸后测定,方法准确度高,但耗时长。  相似文献   
4.
潘军  吴晶晶  吴范宏 《有机化学》2021,(3):983-1001
多组分参与的氟烷基化反应是当前有机氟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新试剂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多组分参与的氟烷基化反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可以经济有效地一步将氟烷基基团与其他官能团同步引入,而且可以将起始原料转化为多种含有生物活性或药物活性的化合物.按照三组分二氟烷基化反应、三组分三氟甲基化反应、三组分全氟烷基化反应、三组分单氟烷基化反应、三组分氟化反应以及四组分氟烷基化反应和总结7个部分,总结了多组分参与的氟烷基化反应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的发展进程,同时对该类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c取向的LAO基片上,采用两步法制备TI2212高温超导薄膜.首先,利用PLD在基片上沉积无Tl前驱膜,然后前驱膜在流动Ar气氛中利用坩埚技术在720~740℃温度下用Tl2223铊源外延生长成2英寸双面TI2212高温超导薄膜.实验结果表明:2英寸双面TI2212薄膜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并有明显的层状生长结构,有少量杂相晶粒但无裂纹;两面薄膜表面均匀光亮且呈深褐色.用四引线法测量的最佳双面薄膜的超导零电阻温度分别为106.2K和108.5K;在77K温度下,超导临界电流扫描测量仪得到优质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在1.0×106 A/cm2到4.8×106 A/cm2范围内;薄膜的微波表面电阻由一个介质谐振器在77K温度和10GHz频率下测量薄膜中心部分的Q值得到,其值小于0.5m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温目标短波红外波段(1300~2500 nm)光谱辐射亮度是否具有方向效应,及光谱辐射亮度与辐射天顶角的关系,以500℃石墨与金属板(304不锈钢)为高温目标,设计了暗室条件下高温目标0°~70°辐射天顶角光谱辐射亮度测量实验。利用方差分析研究短波红外波段辐射亮度是否具有方向效应,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高温目标的方向光谱辐射亮度进行拟合,进而探究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α=0.01的条件下,石墨板与金属板在不同辐射天顶角的光谱辐射亮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最小二乘法,使用指数函数对高温目标的方向光谱辐射亮度进行拟合,拟合精度均大于0.95。研究表明:金属板较石墨板具有更显著的方向效应;石墨光谱辐射亮度方向效应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金属板光谱辐射亮度方向效应受波长的影响;两种材质的方向光谱辐射亮度与辐射天顶角(0°~70°)均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可见光-近红外(visible near infrared, VNIR)高光谱以其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能够反映烃类物质诊断性吸收特征,在烃类能源的识别和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研究区的油砂光谱进行特征分析,研究显示油砂样品在1 740~1 780,2 300~2 340和2 340~2 360 nm波段均具有由烃类基团弯曲和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光谱特征,同时当油砂含油率较低时,引起1 700~1 730 nm波段振动的烃类基团较少,使得在此波段区间产生较微弱甚至不产生烃类吸收特征,随着含油率的增加,1 700~1 730 nm附近开始出现明显的烃类吸收谱带。鉴于含油率是油砂资源储量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基于油砂中烃类基团在VNIR波段由于弯曲和伸缩振动等引起的一级倍频和合频形成的特征吸收,采用光谱的吸收深度量化特征吸收谱带的响应强度,根据含油率与油砂光谱中1 740~1 780,2 300~2 340和2 340~2 360 nm等烃类特征谱带吸收深度的Pearson和偏相关关系,确立含油率光谱响应强度的关联模式,进而应用单变量一元线性回归方法(unary linear regression,ULR)和多变量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进行油砂含油率光谱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 350 nm附近吸收深度作为变量的含油率URL估算模型和1 758,2 310和2 350 nm附近吸收深度作为变量的PLSR估算模型精度较高,可为含油率的快速估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NH3·H2O和NaOH作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方法在180℃,L-脯氨酸作用下,分别合成出了β-Ni(OH)2花球和纳米三角片。XRD结果表明合成出的β-Ni(OH)2产物是六方相,透射电镜(TEM)和场发射电镜(FESEM)表明花球直径为1~2μm,它是由厚15nm,边长110nm的三角片自组装形成的。对相应的β-Ni(OH)2前驱物在350℃空气下退火2h,分别得到NiO花球和纳米三角片。  相似文献   
9.
以乙酸锌、四氯化锡、氢氧化钠为原料,在200℃用L-赖氨酸辅助合成纳米片组装的锡酸锌(Zn2SnO4)空心八面体分级结构。采用XRD、FESEM、TEM、HRT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立方相的Zn2SnO4,单个八面体的棱长在1~2μm,并且表面以及棱上长有许多尺寸在200~400nm的纳米片。此外,结果还表明,氢氧化钠和L-赖氨酸的加入量对八面体形状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产物的室温光致发光谱图说明所制备的产物在500~600nm有很强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探讨了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层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