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4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ower dependence of the optical poling process of a new azo chromophore in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matrix at room temperat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xisting theory is found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 A simple model based on the rate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chromophore/polymer system. The measured growth rate and the plateau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tensity as induced by all optical poling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simple model.  相似文献   
2.
We have provided a model to interpret the non-quadratic-intensity dependence behavior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two-photon fluorescence (TPF) experiment excited with high laser intensity. The model also provides one with a different technique to measure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an organic chromophore in solu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mmonly used low intensity technique that depends on the quadratic-intensity law, the present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non-quadratic-intensity dependence of two-photon fluorescence. Auxiliary data such as two-photon quantum efficiency and fluorescence collection efficiency, essential in the low intensity method, are not required in the present technique. TPF measurements of Rhodamine B in methanol are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The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a new chromophore attached with tricyano-derivatized furan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measured using this method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using a conventional transmiss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3.
于文丽  高玉肖  陈智  赵莹  吴则星  王磊 《催化学报》2021,42(11):1876-1902
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探索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载体及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成为人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各种可持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这些能源因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氢气作为一种能源载体,以其高能量密度和无碳排放的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缓解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的最有前途的环保能源.对比目前采用的天然气热解和煤炭气化等传统制氢策略,电催化水裂解由于催化效率高,制氢纯度高和不产生温室气体,被认为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制氢策略.电催化水裂解由两个独立的半反应组成,分别是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析氢反应作为水裂解的一个半反应,在降低制氢成本及提高产氢催化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要开发高效的析氢电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度.目前,铂和铂基纳米材料被认为是高效的析氢电催化剂,但是其稀缺性和高成本阻碍了大规模实际应用.金属磷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的本征活性并且在不同的电解质中都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被证明是一种优良的析氢电催化剂.此外,与普通催化剂相比,金属磷化电催化剂还具有合成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省时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人们在金属磷化物用于电催化析氢研究中取得的进展.首先,介绍了电催化析氢反应机理,金属磷化物的结构及作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随后,综述了金属磷化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后处理、原位生成和电沉积策略,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此外,从元素掺杂、界面工程、空穴工程、修饰特定载体、构建特定纳米结构、设计双或多金属磷化物和其他发展的新方法等七个方面详细总结了促进金属磷化物电催化活性的多种策略,并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最后,归纳了金属磷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涉及了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关键材料,材料中的锂离子扩散属于最核心的微观过程。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可以找到锂离子扩散激活能小的优秀材料,但是通过一个好的激活能参数,我们不能明确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也无法实现优化现有材料和发现新的锂电材料的目的。本文利用材料基因组计划(MGI)的研究思路,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40多种典型体系的激活能参数,结合能带结构特征的计算结果,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了晶格结构中影响锂离子扩散激活能的因素,确定出价带宽度和价带中d电子轨道比例数等基因参数影响激活能的规律。这些结果反映了锂离子材料能带整体特征研究的必要性,也体现了MGI研究方法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自动实时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自动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曝光,并对全息干版进行自动冲洗和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解决了一次曝光激光全息实时检测中全息干版无法精确复位的问题。计算机控制真空加载,缺陷大小及位置由计算机打印输出,一次最大测量面积为05m×12m,最小分辨缺陷尺寸为3mm。  相似文献   
6.
7.
8.
A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for subwavelength metallic grating with single cut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analogy between the subwavelength metallic structure and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is derived by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o confirm our model,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s of the position of the cuts on the higher modes of slit are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gives analytical predic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相似文献   
9.
光纤白光干涉法与膜厚纳米测量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薄膜光学干涉原理、光纤技术和干涉光谱分析技术,用光纤反射式干涉光谱仪(Reflectromic Interference Spectroscopy)直接测试宽带入射光在单晶硅表面超薄SiO2膜层前后界面反射形成的干涉光谱曲线,并用专业软件对被测光谱信号数据处理后,可直接用公式准确计算出SiO2氧化膜的厚度和光学折射率通过对单晶硅片表面超薄SiO2氧化膜的实测,并与成熟的椭圆偏振仪测试结果相比,测试误差≤2nm但该方法测试简单、快速,精度高,不需要制定仪器曲线和数表,可对薄膜任意位置的厚度在线测试经过对不同厚度聚苯乙烯薄膜的厚度测试表明,该方法适合0.5~20μm薄膜厚度的精确在线测量,测量误差小于7nm.  相似文献   
10.
固体C60/PMMA的激发态吸收光限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瑛林  王瑞波 《光子学报》1994,23(6):541-545
应用五能级模型计算了C60/PMMA的激发态吸收光限幅特性;采用调Q倍频Nd:YAG脉冲激光测量了C60/PMMA的激发态吸收光限幅效应。理论和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