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74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组分单体接枝聚丙烯/尼龙6反应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到聚丙烯 (PP)上 ,制得具有较高GMA接枝率的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GMA co St) .将PP g (GMA co St)与尼龙 6 (PA6 )进行共混 ,利用扫描电镜 (SEM) ,差示扫描量热计 (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 (WAXD)对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进行了研究 .在共混过程中 ,PP g (GMA co St)与PA6反应原位生成了PP g PA6 ,有效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 ,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3 7的体系中 ,PP g (GMA co St)出现分级结晶现象 ,其在较低温度下的结晶属于均相成核结晶 .在PP g (GMA co St) PA6为 7 3的体系中 ,由于PA6相分散细微 ,在通常结晶温度下不结晶 ,而是在低温下均相成核与PP g (GMA co St)同时结晶 .WAXD证实体系中接枝PP ,PA6为分别结晶 ,无共晶或新的晶型产生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共混物反应挤出过程中的降解抑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在过氧化二异丙苯存在下反应共混挤出时,加入亚油酸三甘酯可以有效地抑制过程的降解,从挤出物中分离出聚丙烯组分测试熔体流动速率表明,加入亚油酸三甘酯后,其熔体流动速率有很大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调节过氧化二异丙苯和亚油酸三甘酯的加入量,可有效控制降解并生成较多的接枝物相容性,显著改善相形态。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接枝共聚物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等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疏水化水溶性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GAO)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S和OP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CGAO溶液粘度最大,SDS引起CGAO粘度的变化大于OP;即使在CTAB的cmc附近,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CGAO的粘度一直呈下降趋势;非疏水改性的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溶液粘度随SDS或CTAB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几乎不随OP浓度的增大而变化.此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保留时间证实了SDS、CTAB和OP与CGAO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BSP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结晶行为.PBSPS的结晶晶型与PBS一致,说明只有丁二酸丁二酯(BS)单元结晶而丁二酸丙二酯(PS)单元处于无定形区.聚酯等温结晶后,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分析表明多重熔融峰主要来自于聚酯升温过程中的熔融-重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指数n为2.2~2.8,说明聚酯等温结晶时主要以异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PS单元的增多,聚酯的表观结晶活化能升高,也就是说BS单元的结晶变得困难.POM观察到聚酯等温结晶时都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球晶形态会随着结晶温度和化学结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5.
用匀胶机通过溶液铸膜方法在硅片和铝箔基板上分别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聚(ε-己内酯)(PCL)薄膜.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偏光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对薄膜中PCL的结晶形貌、 片晶生长方式及分子链取向进行了研究. AFM结果表明, 在200 nm或更厚的薄膜中, PCL主要以侧立(edge-on)片晶的方式生长; 对于厚度小于200 nm的薄膜, PCL片晶更倾向于以平躺(flat-on)的方式生长. 这种片晶生长方式的改变在硅片和铝箔基板上都表现出同样的倾向. 此外, 在15 nm或更薄的薄膜中, PCL结晶由通常的球晶结构变为树枝状晶体. 偏光ATR-FTIR结果表明, 当膜厚小于200 nm时, 薄膜结晶中PCL分子链沿垂直于基板表面方向取向, 并且膜越薄, 取向程度越高, 与AFM的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谢续明 《高分子科学》2017,35(10):1253-1267
Multi-bond network(MBN) which contains a single network with hierarchical cross-links is a suggested way to fabricate robust hydrogel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oles of different cross-links with hierarchical bond energy in the MBN, here we fabricate poly(acrylic acid) physical hydrogels with dual bond network composed of ionic cross-links between carboxylFe3+ interactions and hydrogen bonds, and compare these dually cross-linked hydrogels with singly and ternarily cross-linked hydrogels. Simple model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tensile property, and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multi-bond network with hierarch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bond energy of cross-links endows hydrogel with effective energy-dissipating mechanism. Moreover, the dually cross-linked MBN gels exhibit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tensile strength up to 500 k Pa, elongation at break ~ 2400%) and complete self-healing after being kept at 50 °C for 48 h. The factors on promoting self-healing are deeply explored and the dynamic multi-bonds are regarded to trigger the self-healing along with the mutual diffusion of long polymer chains and ferric ions.  相似文献   
7.
通过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以苯甲醇或月桂胺引发L-丙交酯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聚(L-乳酸)(PLLA).研究发现,端基刚、柔性的变化,改变了PLLA环带球晶的生成条件和环带周期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端基的结构来调控PLLA所形成的环带结构.分子量相近而端基不同的PLLA,在相同温度下结晶时,刚性引发剂苯甲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树枝状嵌段聚合物聚(ε-b-己内酯)-b-聚苯乙烯(D-PCL-b-PS)的分子结构对PCL链段受限结晶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ROP)合成了树枝状的嵌段聚合物D-PCL.在此基础上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合成了树枝状的嵌段聚合物D-PCL-b-PS,在结晶的PCL链段的两个末端...  相似文献   
9.
生物降解能够使高分子材料回归自然界物质循环,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一大重要途径.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表征对相关材料开发、改性和产业应用十分重要.本文针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氧生物降解,从降解产物和降解残留材料两个方面介绍常用表征方法 .降解产物的表征主要从CO2生成量、O2消耗量和小分子产物三方面开展,降解残留材料的表征围绕其组成结构变化和性能变化.介绍了各表征方法的简单原理和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迅速发展,聚合物由于其分子固有的纳米尺度结构,无论作为纳米器件或在模板应用方面都受到广泛瞩目.在微纳领域的应用中,特定受限环境下,结晶聚合物的结晶行为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均聚物(及无规共聚物)和半晶型嵌段聚合物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聚合物受限结晶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于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人们主要关注其在薄膜、超薄膜条件下的受限结晶性能,关注点为随着膜厚减小而引入的空间效应和界面效应对聚合物结晶性能的影响.而对于半晶型嵌段共聚物受限结晶的研究则多从本体出发,来研究纳米相分离与结晶的竞争过程、纳米相分离区域对于可结晶嵌段结晶生长的几何限制(空间效应)以及嵌段连接点(结晶嵌段的末端)对于结晶嵌段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