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溶剂热法制备无皂阳离子P(MMA-St)纳米胶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得粒径约为40nm的无皂阳离子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胶乳粒子[P(MMA-St)],其结构经TEM,FT-IR,TG和DTA表征。讨论了不同引发剂[AIBA与KPS(过硫酸钾)],AIBA浓度{[AIBA]},单体总浓度{[M0]}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IBA引发聚合速率比KPS的快;随着[AIBA]的增大,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粒径先减小后增大;随着[M0]的增大,聚合速率增大;得到[M0]和[AIBA]影响聚合速率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M0]0.59[AIBA]0.77;[P(MMA-St)]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许苗苗  闫蒙钢 《化学教育》2008,29(10):12-13
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本文对化学新课程中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内容选择、活动表现评价的方法、工具设计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但是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过程及其原理,学生参与性差。针对学院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特点,通过计算机在配方设计当中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和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及其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授课方式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例演示,使课程教学更具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高分子专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门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具模具设计能力,模具课程的改革有所成效。让模具课程改革的成果吸引更多的学生,从而更有力地推动课程的改革,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6.
王素素  张月  李辉  许苗苗 《应用化学》2015,32(11):1290-1298
以芦丁(RT)-槲皮素(QT)为混合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槲皮素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 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了模板用量比、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键合位点特征,考察了其选择识别性能,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吸附介质,萃取分离芦丁粗提液中的目标化合物。 结果表明,当槲皮素与芦丁的摩尔比为3:2,且模板总量与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摩尔比为1:8:10时,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好,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吸附量分别达47.86和60.97 mg/g。 吸附可在3.5 h内达到平衡,显示了较快的吸附动力学。 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中存在四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分别为芦丁和槲皮素的高亲和键合位点及非选择键合位点。 相对分布系数(k=Kd(RT)/Kd(QT),Kd=qee,Kd为分布系数,qe为平衡吸附量,ρe为平衡质量浓度)大于1,表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具有更高的选择键合作用,当模拟混合物中芦丁和槲皮素浓度分别为0.07和0.03 mmol/L时,相对分布系数和分离因子(α=qe(RT)/qe(QT))分别达6.669和25.02。 另外,以乙腈、甲醇及甲醇-醋酸混合物依次为洗脱剂,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从槐米提取物中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94.67%。  相似文献   
7.
采用配位聚合法制备了Co2+中介的甲醛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面结构。以甲醛印迹聚合物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印迹材料对模板及其结构相似物的选择保留性能、等温吸附及吸附热力学,并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子印迹柱对模板分子的容量因子均远高于乙醛。较低柱温和较低载气流速有利于印迹材料对气态模板分子的选择保留,当柱温为90℃,载气流速7.0 mL/min,进样体积为3.0μL时,分子印迹柱对模板的容量因子高达61.1,对模板及结构类似物的分离因子达到10.66。模板分子在印迹聚合物柱上的气相吸附等温线呈近似线性,而结构类似物乙醛的吸附等温线符合BET吸附的Ⅲ类模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也具有一定的脱除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