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1.
中日分析化学双边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我方代表团一行39人由梁树权团长率领于11月19日到达日本。在日期间,除在东京进行三天学术报告及在福岗进行后期讨论会外,还参观了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及有关的分析仪器制造厂。所到之处,受到了日方热情的欢迎和友好接待。由于以上野景平教授为首的日本分析化学会及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亮度大、分辨率高的激光,最近已被用作仪器分析的光源,为大幅度提高测定灵敏度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的发展是惊人的,检测量由ppm,ppb到ppt(10~(-12)),甚至于一个原子。激光除了强度大,谱线狭窄之外,方向性以及空间、时间的相干性好也是在分析化学上加以利用的重要特点。激光有连续振荡和脉冲振荡两种,而脉冲激光由于它的峰值强度大并且具有时间分辨性,因此对分析化学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有机样品中痕量元素时,为了消除有机物干扰,人们常采用干灰化或湿式分解法处理样品。前者是在500~800℃高温下灼烧,这种方法常造成一些微量元素损失;后者是在加热下用氧化性混酸处理样品,大部分酸在加热下挥发,消耗试剂较多因而更易于引入试剂空白。近年来人们利用低压气体放电产生的氧等离子体的氧化性来分解有机物质,广泛用于生物、环境、食品等样品的处理。等离子体由原子、离子、电子和激发态原子、离子组成。总体是电学中性和化学中性的。具有比气体  相似文献   
4.
前言在谈本题之前,有必要给化学分析一词指定范围——究竟它包含多少内容。有人将化学分析和经典分析等同起来,则未免过于窄狭,如以分析方法所采用的原理来分,则主要采用化学原理而设计的分析方法属于化学分析,采用物理原理的属于仪器分析。这样的划分可能获得化学工作者的同意。因此,化学分析应包括试样分解(溶解和熔融)、分离、化学鉴定和测定。至于取样、统计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准确度,精确度,数据处理,研究工  相似文献   
5.
研究材料科学特别是固态物性时,首先必须弄清楚研究对象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求出它们与物性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此组成和结构为目标生产出具有同一物性的材料。这样就需要材料的表征方法,因而这种方法深受重视。表征的对象有以下几个与物质有关的化学情报: 1.关于物质主要成份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这些元素的二因次或三因次的分布状态(包括偏析)的情报。 2.有关这些组成元素间的键合方式(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共价键)或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6.
应日本分析化学会(会长藤永太一郎教授)和本届年会筹备人上野景平教授的邀请,由梁树权、董万堂、金熹高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代表团,参加了1980年10月11日至13日在日本福冈召开的日本分析化学会第29届年会。这届年会是由日本分析化学会九州支部主办,代表团在日本期间受到藤永会长、九州大学长神田庆也教授、九州支部长上野景平教授以及该支部的有关教授们的热情、友好的接见和接待。本届年会的参加人数达千余人,会上宣读了约450篇论文,其中约四分之一属有机分析。报告中涉及到的分离分析技术有五十余种,其中较多的是原子吸收法(48篇)、分光光度法(40篇)、气相层析法(35篇)、电分析法(20篇)、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器的高速液体色谱(HPLC),可以看作是带有前处理装置的通用式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分光光度计。因此,可以预料HPLC在用有机试剂的微量金属离子的分析中,将在灵敏度、选择性两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从历史上看,金属络合物的液相分配色谱,一直在受气相色谱的中性分子的分离行为和经典的液相色谱的概念的影响开展着研究。即使到了HPLC时代,仍然在利用像双硫腙  相似文献   
8.
最近,仪器分析在钢铁分析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但出于对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精密性的考虑,其标准值是由湿法化学分析来决定。由于这种原因,湿法的重要性依然很大。湿法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分光光度法,但对含量为百分之几的成分而言,则用容量法。在分光光度法中,正在积极采用显色灵敏度和选择性更高的,并且条件范围宽的显色试剂,有时使其生成缔合络合物等以期提高测定灵敏度。此外,对合金钢而言,合金成分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亦为重要。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操作的简便快速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等,因此报告篇数非常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