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1.
γ-环糊精与溴甲酚绿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研究了γ-环糊精与溴甲酚绿的包合作用, 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为1∶2; 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温度与包合常数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焓变、熵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别为-39.988 kJ/mol, 86.400 J/(K·mol)和-14.245 kJ/mol, 这表明疏水作用力为主要驱动力; 采用核磁共振、分子模拟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 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基团进入γ-环糊精腔内导致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通过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β-环糊精对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随醇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对支链醇的包合稳定性要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空间匹配效应可能是影响包合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乙醇、环已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稳定常数及自由能变化, 确定乙醇与β-环糊精的包合反应稳定常数Ks=4.71 L/mol, ΔG=-3.84 kJ/mol; 环己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的Ks=19.56 L/mol, ΔG=-7.37 kJ/mol. 环己烷与β-环糊精的结合能力大大高于乙醇, 故用乙醇提高其产率的机理不同于传统工艺中所添加的环己烷. 通过测定乙醇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乙醇不仅能提高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环化作用的活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对转化环糊精有抑制作用的小分子糖的形成, 还可以减轻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对环糊精的水解及偶合作用, 从而提高环糊精的产率.  相似文献   
4.
酶改性淀粉在可生物降解止血材料的应用中表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利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水解作用得到木薯多孔淀粉(ECS),并通过负载钙离子和单宁酸制备木薯多孔淀粉基止血粉(ECS-Ca-T)。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ECS及其止血粉的微观结构、孔径分布、结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溶血实验和创伤愈合实验探究了ECSCa-T的生物相容性,通过体外凝血测试、大鼠创伤止血实验探究ECS-Ca-T的止血性能,并考察了ECS-Ca-T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ECS-Ca-T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与市售颗粒止血粉相比,ECS-Ca-T在大鼠断尾持续性出血和肝脏损伤止血方面具有优势,止血时间分别缩短了4.86 min和8.6 s,并能够在5 s内实现大鼠背部肌肉组织的快速止血;同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ECS-Ca-T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第7天降解达到94.5%。  相似文献   
5.
淀粉是由葡萄糖缩聚而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自然界来源非常丰富的一种多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与工业加工的重要原辅料.淀粉分子中含有的丰富羟基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成糊后具有增稠稳定、黏接等作用,胶体特性显著.但是,天然淀粉因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分子链易重排,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本文综述了淀粉颗粒结构和分子结构对其胶体特性的影响,阐述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改性及植物遗传育种等方式精准设计淀粉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实现淀粉胶体性能的调控,以期为淀粉胶体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