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201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以邻苯二甲醛及3-巯基丙酸为衍生试剂,5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乙腈(94∶6,V/V)为流动相,在LichrosorbRP18(150mm×4.6mmi.d.,5μm)柱上,研究并建立了测定动物肠粘膜中谷氨酰胺(Gln)的柱前衍生荧光RP-HPLC法。样品与衍生剂按4∶1进行衍生反应,Ex=230nm,Em=389nm;流速为2.0mL/min。Gln的保留时间为3.158min,检测限为25μmol/L(S/N=3.5),线性范围为50~3200μmol/L,r=0.9996。  相似文献   
2.
酪氨酸酶是细胞内催化合成黑素的关键酶。 理解酪氨酸酶抑制剂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新药和化妆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仍不清楚。 本文利用配体和结构描述符构建了隐式和显式模型,阐明了酪氨酸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 隐式模型的相关系数R高达0.961,显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75。 两个模型很好地预测了3个茶多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酸(G)。 相关性分析发现,抑制剂与酪氨酸酶结合引起的构象熵损失与抑制剂的活性密切相关。 具有较少构象熵损失的ECG在4种茶多酚中具有较高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结合自由能计算也证实ECG与酪氨酸酶的结合能力最强。 此外,通过分解结合自由能发现,酪氨酸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His57、His201、Asn202、His205、Glu192和Val215)与抑制剂形成了较强的范德华和静电相互作用,进而稳定了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