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0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EMF法测定了25.00±0.02℃时,总离子强度由0.1到5.0mol kg~(-1)的HO~1-NiCl_2-H_2O体系中盐酸的活度系数,列入表1。实验方法同文献[1]。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高达5.0mol kg~(-1)时,HCl仍然遵守Harned规则,即扩展的Harned方程式:  相似文献   
2.
用硝酸对活性焦进行改性,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硝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对活性焦脱硫性质的影响,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活性焦评价实验。利用酸碱滴定、碘值测定、N2吸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对改性活性焦的表面酸碱性、比表面积、孔容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硝酸改性增加了活性焦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活性焦表面碱性;煅烧有助于提高表面碱性;硝酸改性明显提高了活性焦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3.
溴酚蓝(BPB)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它有一个等吸收点的特征吸收谱图,利用这种吸收谱图可以确定溴酚蓝热力学解离常数K°.用通常的化学法和电化学法测定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不能区分没解离的部分是分子还是离子对.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解离度,可以找出这个区别,因为分子和离子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在溶液中离子对的形成主要靠离子间的库伦力,而光学性质通常受库伦力影响不大.因此,用具有等吸收点的吸收谱图来确定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的方法被称作真解离度测定法.在pH=2—5范围内,溴酚蓝的解离是从第二个羟基上脱下质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手性碳量子点(CQDs)因兼具优异的荧光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毒性、易于功能化以及手性特征等,在催化、检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通过一步法或两步法制备的手性CQDs,已应用于手性催化、手性检测、高尔基体靶向成像、选择性调控酶和蛋白活性、选择性调控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植物生长等领域。然而,手性CQDs的发展初露头角,需进一步完善可控合成工艺,制备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波长手性CQDs,使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射频等离子体对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的氧化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流量比率的氧气和氩气作为载气,氧化修饰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VGCNFs).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以及Boehm's滴定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氧气含量为4%时,碳纤维表面生成有大量O-H官能团;然而,当氧气含量增加为5%时,在其表面不仅生成有-OH官能团,而且还有-CHx、-CO等官能团出现,说明在适当的氧浓度条件下有利于VGCNFs修饰;但氧气含量继续增加到8%时,其纤维内层石墨晶格氧化断裂,微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李芝芬等人[1]测定了盐在甲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得到经验公式: lg(So/Ss-kXNe)(1)式中So和Ss分别为盐在甲醇和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XNe为第二组分溶剂的摩尔分数,k为第二介质常数。  相似文献   
7.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具有强荧光、荧光波长可调、无光漂白等特性的新型荧光纳米粒子,其制备简单、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在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及药物载体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具有的独特激发依赖荧光特性是指随着激发波长的改变,其发射波长将随之改变,所以,通过调节激发波长即可实现CDs的连续全色发射,可为其在多色成像生物领域提供可能性。此外,在长波长激发下,CDs发射波长甚至可以延续到近红外区域,展现出在活体成像领域的应用前景。因此,探索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将为实现CDs的激发依赖荧光特性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于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机理、调控实现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方法及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应用。目前,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机理主要包括:不同表面态的分布、宽的尺寸分布、碳核结构的存在及周围慢的溶剂弛豫;实现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方法主要有:对表面态的控制、尺寸分布的控制及碳核结构的控制;CDs激发依赖荧光特性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细胞成像和光电器件。最后,对这一特性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永珍 《化学教育》2009,30(12):10-12,35
为了给计划开设国际课程的中国学校提供国际课程实施经验,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对IBDP化学与AP化学在评估方式、课程内容以及所引发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IBDP化学是在IB课程整体框架下实施的,课程实施者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做支撑,AP化学是独立的学科,由于时间的限制、评估方式的因素,AP化学是一种内容驱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商业化要求,但稳定性差却成为其实用化瓶颈因素.高温暴晒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用化必须面临的环境,因此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热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的Poly(3-hexylthiophene-2,5-diyl(P3HT):[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61BM)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研究模型,考察其在不同加热温度下(50~110℃)持续工作时的器件效率变化行为,结果发现电池在高温下表现出一种非常规的性能衰减再回升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高温下电池首先表现指数式急速衰减(20%~25%),随后发生反常的性能快速恢复至接近初始效率,之后电池保持超长的高温稳定性.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光束诱导电流成像结果证明,顶电极覆盖可以有效抑制活性层中PC61BM的聚集结晶,因而电池的反常热诱导稳定性提升与PC61BM的大量聚集结晶无关.活性层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器件外量子效率的表征结果证明,持续高温加热没有促进PC61BM二聚体的形成,反而有利于PC61BM二聚体的解离.综合实验分析结果,推测PC61BM在光照下的快速二聚反应及其高温解离是导致电池表现出反常热稳定性提升行为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揭示了初期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际处于一种亚稳态,对器件进行短暂的前期热退火有利于稳定活性层结构,消除亚稳态,有效提升器件稳定性.本研究工作不仅对富勒烯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热诱导反常稳定性提升机理机制给出了解释,而且提供了一种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s)作为一种新兴高效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目前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owerconversionefficiency,PCE)已经达到19%以上,初见商业化应用曙光.但其稳定性方面尚未发展成熟,尤其在制备和工作过程中电池器件需要经历高温考验,电池的热稳定性要求高.三元共混策略是在传统的二元OSCs活性层中引入第三组分,利用第三组分调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实现高效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器件热稳定性,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综述首先从器件热衰减过程出发,总结了OSCs热衰减过程中包括:热致活性层形貌变化、各层材料之间的互扩散行为以及界面老化等相关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三元策略在提高OSCs热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进展和作用机制.最后,对三元策略在OSCs中的应用发展进行总结并展望,指出第三组分的针对性选择以及作用机制解析是三元OSCs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