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8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进行Ni的电化学沉积, 通过在溶液中引入螯合剂控制电解质的有效浓度和电沉积的过电位, 实现了Ni纳米线和纳米管阵列的可控制备. 通过分析电沉积过程中纳米线和纳米管在不同位置生长速率(侧壁(Vw)和底端(Vb))的控制因素, 我们提出了纳米线和纳米管生长的可能机制. 当电解质浓度高而还原电位更负(如-1.5 V)时, 或者当电解质浓度低而还原电位较负(如-0.5 V)时, Vw>Vb, 可以获得Ni纳米管阵列; 当电解质浓度高而还原电位较负(如-0.5 V)时, 或者当电解质浓度低而还原电位更负(如-1.5 V)时, Vw≈Vb, 可以获得Ni纳米线阵列. 这种生长机制适用于多种金属纳米管或者纳米线阵列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2.
针尖化学方法研究单壁碳纳米管末端羧基的解离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尖化学利用化学手段对扫描探针显微镜 ( SPM)的针尖进行功能化修饰 ,将其作为化学反应的“探针”用于研究表面的局域化学反应性质、跟踪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等 [1] .用针尖化学技术来研究自组装膜 ( SAMs)表面酸碱基团的局域解离性质 ,称之为化学力滴定 [2~ 8] .利用表面缩合方法将单壁碳纳米管短管组装到 AFM针尖上 ,通过测定针尖上碳纳米管的末端基团与羟基自组装膜表面之间的粘滞力 ,研究碳纳米管末端羧基的解离性质 ,可得到碳纳米管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信息 .1 实验部分1 .1 碳纳米管针尖和羟基末端自组装膜的制备 基底 [Si( …  相似文献   
3.
PVP/HEC分子间缔合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 ,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 .结果表明 ,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 ,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 ,PVP/HEC复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对于PVP、HEC各自的λmax都发生红移 ;PVP/HEC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在 2 37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 ;DSC谱中复合物的峰温高于简单混合物 ,而其焓变低于简单混合物 ,这一切均证明HEC与PVP之间未发生疏水缔合 ,而是HEC的羟基与PVP的羰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成复合物 ,复合物的分子链排列较为紧密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多肽β淀粉样蛋白(Aβ)为例,介绍了疾病相关淀粉样蛋白的分子精细结构、组装和聚集过程、聚集体形貌及神经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以纳米生物界面对于淀粉样蛋白构象、组装结构、聚集动力学、神经细胞毒性等生物功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和探讨了纳米生物界面与淀粉样蛋白分子或者聚集体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有助于加深对淀粉样多肽和调节剂之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方式的理解,对深入了解淀粉样多肽的组装机理和调控机制以及探索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固界面上的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精细特征,界面诱导的多肽构象转变,调节分子、染料等与多肽组装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位点识别等.  相似文献   
6.
CVD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CVD法合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特点提出了较为有效的纯化方法,并对纯化后碳管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VD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中所含的载体和催化剂绝大部分可以通过盐酸除去.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超声分散碳纳米管,可以使管与无定形碳及石墨状碎片进行有效的剥离.空气加热氧化法和稀硝酸回流法可有效地去除碳杂质,稀硝酸回流可以在纯化的同时对管的末端及侧壁进行功能化.  相似文献   
7.
肿瘤液体活检通过对体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至关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组织释放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分泌的膜囊泡,二者都携带肿瘤分子信息,并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并且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方面也有很多共性。纳米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独特的光、电、磁等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被广泛用于CTC和EV的检测,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提供肿瘤形成、进展、转移和治疗反应的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在CTC和EV的特异性识别、高效捕获或分离、目标CTC或EV的鉴定等三方面的纳米技术进展,包括提高分子识别特异性的纳米材料表面识别探针功能化修饰以及捕获、鉴定的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液体活检技术的优势及挑战,为液体活检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粘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DSC谱的测定,探讨了PVP/HEC分子间的缔合机理.结果表明,PvP/HEC复合体系相对于单一体系产生了粘度的负协同效应,NaCl的加入使单一体系和复合体系的粘度均下降;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PVP/HEC复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相对于PVP、HEC各自的λmax都发生红移;PVP/HEC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在2370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DSC谱中复合物的峰温高于简单混合物,而其焓变低于简单混合物,这一切均证明HEC与PVP之间未发生疏水缔合,而是HEC的羟基与PVP的羰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成复合物,复合物的分子链排列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疏水修饰聚丙烯酸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类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增稠,分散,成膜和絮凝等性能,因而在涂料,皮革,油漆,颜料及油田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1],但当体系中可溶性盐类含量高时,该类水溶性大分子的使用效果不降,而疏水修饰共聚物可克服原聚合物对高价金属离子敏感的缺陷^[2],疏水修饰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缔合成胶束状团簇(MLCs),造成大分子的流体动力学尺寸增大,从而使溶液粘度增大,MLCs的疏水微区可增溶油类物质,因此疏水修饰大分子可作为含高价离子浓度体系的流度控制剂^[3],本文利用荧光探针技术^[4,6]探讨了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在纯水和盐水溶液中的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