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含有变元素锶或钠的铸造Al-Si-Cu-Mg合金中添加微量镧,发现合金组织中同时存在在富镧和锶的化合物,而镧和钠不存在这种作用,在富镧的化合物中没有钠的富集,因此镧对锶和钠变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量不同含Ce量的Al-Si共晶合金熔体的密度、粘度和电阻率,考察了熔体的物性变化与凝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性变化的转折点与共晶硅形貌的改变具有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测量Mg-9Al熔体的运动黏度,得到890—1190 K温区内高精度的黏度-温度关系曲线ν(T),发现升温过程中黏度随温度升高发生异常变化,当温度升高至1000—1075 K时,黏度由快速增大转变为逐渐减小,即发生转折变化;在随后的降温和第二次升温过程中,黏度随温度变化呈指数规律单调递增(减),符合Arrhenius方程式.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剩余键结构模型和"平均原子集团"演变行为的计算模型讨论Mg-9Al熔体的黏度与微观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类关键词: 合金熔体 结构与黏度相关性 剩余键结构 平均原子集团模型  相似文献   
4.
The finite dissolution model of silicon particles in the aluminum melt is built and calculat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the lower dissolution limit of silicon particles in the aluminum melt is proposed and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which could be the origin of microinhomogeneity in aluminum-silicon melts. When the effects of curvature and interface reaction on dissolution are not considered; the dissolution rate first decreases and later increases with time. When the effects of curvature and interface reaction on dissolution are considered, the dissolution rate first decreases and later increases when the interface reaction coefficient (k) is larger than 10 1, and the dissolution rate first decreases and later tends to be constant when k is smaller than 10-3. The dissolution is controlled by both diffusion and interface reaction when k is larger than 10-3, while the dissolution is controlled only by the interface reaction when k is smaller than 10-4.  相似文献   
5.
弭光宝  李培杰  黄旭  曹春晓 《物理学报》2012,61(18):186106-186106
利用剩余键的思想, 通过数学推导, 建立定量描述金属熔体结构与黏度关系的物理模型, 提出黏度的微观结构变化特性为熔体剩余键结构尺寸d的演变; 应用建立的模型理论计算液相线以上一定温区镁熔体和铝熔体的运动黏度, 得到函数关系式分别为vMg=3.17×10-7+3.04×10-7· dvAl=1.65×10-7+1.05×10-7·d, 这与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的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合. 该模型从化学结合键角度揭 示了金属熔体的结构微观不均匀性及其黏度的微观物理本质, 为金属熔体黏度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这对于深入认识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物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镧对ZL702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La对ZL702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La与合金中的A1,Si,Fe等元素形成难熔的、分布于晶界的不连续网状金属间化合物,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当La的加入量为0.10%~0.15%(质量分数)时,可使合金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摩擦氧浓度法测定600℃高温钛合金的阻燃性能,通过聚焦离子束技术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对燃烧组织的燃烧区、熔凝区和热影响区内不同价态的氧化产物进行表征与界面结构分析,发现燃烧产物Al2O3,Ti2O3以及TiO2具有不同于氧化过程的形成方式;结合自由能和蒸气压计算,揭示燃烧组织演变的机理及其对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6%的Al元素含量导致熔凝区/热影响区界面不能形成连续性Al2O3保护层;1800 K左右TiO蒸气压的显著增加造成熔凝区形成Ti2O3和Ti构成的疏松结构,为氧的快速内扩散提供路径;此外,燃烧区中形成的TiO2熔体对基体不具有保护作用.因此,600℃高温钛合金不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坩埚扭摆振动法测量Mg熔体的运动黏度,得到935—1190 K温度区间高精度的黏度-温度关系曲线v(T),发现升温和降温过程中Mg熔体的黏度随温度变化呈指数规律单调递增(减),没有发生异常变化和滞后现象.同时,利用液态结构中原子集团演变行为的物理模型,计算得出该温度区间Mg熔体的主要结构信息参数——原子集团尺寸-温度关系曲线d(T);通过对实验和计算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Mg熔体的运动黏度和原子集团尺寸均为温度的单值函数,且二者之间存在线性的函数关 关键词: 金属熔体 结构与黏度相关性 原子集团演变 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镧对Al-Si合金锶和钠变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变质元素锡或钠的铸造Al-Si-Cu-Mg合金中添加微量镧,发现合金组织中同时存在富镧和银的化合物,而镧和钠不存在这种作用,在富镧的化合物中没有钠的富集,因此镧对锶和钠变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铈变质Al-Si共晶合金熔体的物性及凝固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不同含Ce量的Al-Si共晶合金熔体的密度、粘度和电阻率,考察了熔体的物性变化与凝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性变化的转折点与共晶硅形貌的改变具有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