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8篇
物理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相似文献   
2.
首先合成配合前驱体对氨基苯甲酸(PAB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及双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然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表面带氨基的核壳型稀土配合物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Ag@SiO2荧光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及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中Eu3+与Tb3+在最大发射峰处的荧光强度较Eu3+/Tb3+-PABA-DTPA-APTMS掺杂的没有银核的SiO2荧光纳米粒子分别提高了3.0和3.4倍,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呈规则球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光稳定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该纳米粒子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稀土荧光探针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  相似文献   
3.
以三联吡啶钌(Ru(bpy)3)为内核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表面带氨基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分子泄露与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带氨基活性基团,每毫克纳米粒子约含385 nmol氨基,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70±6) nm,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用100 W氙灯在最大发射波长照射90 min后,其荧光强度仅衰减8%;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连续超声1 h后,染料泄露少于0.05%.以合成的纳米粒子作荧光探针标记链霉亲和素后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 p24抗原.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与p24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检出限为3.1 μg/L.本纳米粒子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及荧光免疫分析等系统.  相似文献   
4.
费米原子组成的分子BEC之发现被认为是冷量子气体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除本身的意义外,它还被作为向对凝聚超流体研究进军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5.
孙雨辰  侯昭升  张礼  高雅 《化学教育》2021,42(14):55-58
针对目前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等问题,首次将硝基还原和芳胺重氮化偶联2个反应结合起来。主要以间硝基苯甲醛为原料,不进行中间体纯化,连续通过硝基还原、重氮化偶联反应直接制备偶氮染料--3-[(2-羟基-1-萘基)偶氮基]苯甲醛。改进后的实验将2个原本孤立的实验联系在一起,让本科生在掌握实验原理和基础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体会到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该创新实验可以进一步拓展成综合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并锻炼主动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反应制得前驱体FITC-APTMS,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利用APTMS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共水解与聚合作用,制备了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核壳型荧光纳米粒子。经TEM与荧光光谱表征及光稳定性实验与染料泄露实验等,表明所制得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50±15)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与光稳定性,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这种纳米颗粒对pH值敏感,在pH3.6~9.7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酸度有良好的响应,其中在pH6.0~9.0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纳米颗粒能被单个小鼠神经干细胞吞噬,可应用于细胞的pH值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Ru(bpy)_3 掺杂的核壳型 Ag@SiO_2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0±5)nm,由于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相对没有银核的Ru(bpy)3掺杂的SiO2纳米粒子,其荧光强度增强了2倍,光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合成配位体4,7-二苯基-1,10-菲罗啉-2,9-二羧酸(DPPDA,C26H16N2O4)及铕配合物DPPDA-Eu3+((C26H16N2O4)2Eu·15H2O),然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通过正硅酸乙酯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共水解、聚合作用成功制备出表面带氨基的二氧化硅包裹铕配合物DPPDA-Eu3+的核壳型荧光纳米颗粒DPPDA-Eu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泄露与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呈规则球状,大小均匀,粒径为80±8 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光稳定性,不易发生荧光分子从二氧化硅壳层中泄露,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氨基,可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而直接与生物分子反应。该纳米粒子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稀土荧光探针应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生物芯片及生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