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9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基于平面波基组的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s Package (VASP)程序研究了SO_2和NO_2在γ-Al_2O_3(110)表面和羟基化γ-Al_2O_3(110)表面的吸附,获得了SO_2和NO_2吸附的不同构型和结构参数.对吸附能,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比发现,在γ-Al_2O_3(110)表面SO_2的吸附能力强于NO_2.SO_2或NO_2在非羟基化γ-Al_2O_3(110)表面吸附时O原子的2p轨道和Al原子的3s3p轨道作用形成O-Al键,且SO_2吸附时键结强度高于NO_2.NO_2吸附时费米能级以下有部分反键态,削弱了与γ-Al_2O_3(110)表面相互作用.在羟基化γ-Al_2O_3(110)表面SO_2或NO_2的吸附能力会低于非羟基化表面,但是SO_2的吸附能力依旧强于NO_2.计算结果说明SO_2与γ-Al_2O_3(110)表面的相互作用强于NO_2.以上研究,将有助于理解SO_2和NO_2在γ-Al_2O_3的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非均相转化和在灰霾形成中的促进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N,N-二甲基羟胺(DMHA)是用于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U与Pu和Np分离的新型无盐还原剂,本文研究了硝酸对DMHAγ-辐解及液态辐解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U、Pu分离循环和Pu纯化循环的辐照剂量下,在0.3-1.0 mol·L-1的硝酸溶液中,0.1和0.5 mol·L-1DMHA具有较好的辐照稳定性.当吸收剂量为5-25k Gy时,DMHA硝酸溶液的液态辐解产物主要有单甲基羟胺、甲醛、甲酸和亚硝酸.有机物的浓度远远高于亚硝酸浓度,且随着剂量和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相同的硝酸浓度和剂量,0.1 mol·L-1DMHA辐解产生的一甲基羟胺的浓度高于0.5 mol·L-1DMHA,但前者辐解产生的甲醛浓度低于后者;当硝酸浓度较高时,0.1 mol·L-1DMHA辐解产生的甲酸浓度高于0.5 mol·L-1DMHA.亚硝酸浓度与硝酸浓度及剂量的关系取决于起始DMHA和硝酸浓度.  相似文献   
3.
AFM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材料的微观尺度进入纳米量级后,由于量子效应,材料常常会显现出特殊的性能。因此近年来制备量子点、量子线,以及具有量子效应的量子器件受到深入的研究。一些新的纳米尺度加工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微细加工技术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与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反应制得前驱体FITC-APTMS,采用油包水微乳液法,利用APTMS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共水解与聚合作用,制备了FITC掺杂的二氧化硅核壳型荧光纳米粒子。经TEM与荧光光谱表征及光稳定性实验与染料泄露实验等,表明所制得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50±15)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与光稳定性,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这种纳米颗粒对pH值敏感,在pH3.6~9.7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酸度有良好的响应,其中在pH6.0~9.0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纳米颗粒能被单个小鼠神经干细胞吞噬,可应用于细胞的pH值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同时测定沉积物中2-乙基己基-四溴苯甲酸(TBB)、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2,3,4,5-四溴-苯二羧酸双(2-乙基己基)酯(TBPH)及十溴二苯乙烷(DBDPE)4种新型溴代阻燃剂的加速溶剂萃取-同步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冷冻干燥后的环境沉积物样品经改进后的加速溶剂萃取(ASE)并净化后,浓缩液过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用4 mL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分步洗脱,氮吹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果表明,4种溴代阻燃剂的线性范围为2~1 000μg·L-1(其中DBDPE为20~10 000μ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定量下限(S/N≥10)为0.074~44.4μg·kg-1;在2,10μg·L-1两个加标水平下的方法回收率为79.5%~119.7%,相对标准偏差为2.6%~15.3%。采用本方法对上海市主要水体中6个河流段采样点沉积物中的4种新型溴代阻燃剂进行检测,除1个采样点未检出TBB外,其余采样点均检出4种新型溴代阻燃剂。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满足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下γ射线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聚全氟乙丙烯(FEP)上接枝了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采用XRD、TGA和接触角研究了接枝率对FEP膜的结晶度、热学特性及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备的FEP膜接枝率的增加,膜的结晶度、热稳定性和接触角逐渐减小;与此相反,FEP膜的亲水性能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接枝膜湿敏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从5%RH变化到98%RH时,接枝膜电阻线性变化范围接近3个数量级,具有响应速度快(吸附<1min,解吸<2min),湿滞小(<3%RH)的特点,具有应用于电阻型湿度传感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型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系统应用于氨基酸分离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建立一种以过氧草酸酯为化学发光体系的新型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的分离测定.该系统设计了新型的电极模式与反应混和模式以获得高的信号稳定性与检测灵敏度.以一端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的铂丝连接到不锈钢注射针头为接地电极,电泳毛细管穿过注射针头,且其末端到达注射针头的出口,电泳毛细宇航局末端与化学发光试剂在反应池中以相对的方向靠近.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性好、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对天冬氨酸与亮氨酸的检出限分别为2.0和 1.1 nmol/L.峰高及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3.8%和1.2%~1.5%.  相似文献   
8.
酸处理可控制备多级孔SAPO-34及其甲醇制烯烃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醇制低碳烯烃(MTO)技术既可实施石油替代路线,又能解决低碳烯烃不足的问题,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在MTO技术中,SAPO-34分子筛因其高水热稳定性、适宜的微孔结构和酸强度而展现了优异的MTO性能.但SAPO-34分子筛孔道较小,易形成积碳物种而覆盖活性中心,导致分子筛催化剂失活快,反应流程复杂.延长SAPO-34催化剂的单程寿命可减少其再生频率,降低能耗并节约成本.在微孔SAPO-34分子筛中引入介孔或大孔孔道来组成多级孔道结构,可大大促进反应物及产物分子在孔道内的扩散,从而降低积碳速率,延长催化剂寿命.目前,文献中主要采用直接合成路线制备多级孔SAPO-34分子筛,该过程所用的二级模板剂价格较贵,且合成步骤复杂.而采用后处理方法,即先合成SAPO-34分子筛母体,再进行酸碱后处理来制备多级孔SAPO-34分子筛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路线.本文首先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立方形貌SAPO-34分子筛,再采用不同种类的酸溶液(硝酸、草酸及丁二酸)对其进行后处理,制备了具有良好相对结晶度的多级孔SAPO-34,考察了酸种类对所得多级孔SAPO-34结构及其MTO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硝酸和草酸处理后的样品在特定晶面上出现了蝴蝶状孔道,形成了由微孔、介孔(40–50 nm)和大孔(400–500 nm)组成的多级孔分子筛;其比表面积高达876 m2/g,孔容为0.36 cm3/g,该多级孔道大幅改善了MTO过程中的分子扩散性能.酸后处理过程并没有影响分子筛的化学环境及酸中心强度,却降低了分子筛的强酸中心数量并增加了弱酸中心数量.在多级孔结构及酸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其MTO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经硝酸和草酸处理后所得多级孔SAPO-34,其MTO寿命(400°C,1 atm,甲醇空速1 h–1)分别由母体的210 min增至360和390 min,低碳烯烃的总选择性由母体的90%提高至92%–94%,并可根据孔道大小调整产物组成,使乙烯选择性在37.4%–51.5%内调变.对比发现,MTO过程中多级孔SAPO-34上的积碳量由母体的15%提高到18%,但积碳速率却由0.071降至0.046 g/min.失活多级孔SAPO-34内的积碳物种主要为较大的分子,其中芘及芘取代物的含量高达73%,而母体SAPO-34中芘及芘取代物的含量则降低至49%.这是因为多级孔SAPO-34内部更大的孔道空间可容纳更多的大分子积碳物种所致.丁二酸处理后的样品未产生多级孔道,却使部分微孔受损且增加了强酸中心数量,导致其更易失活,MTO寿命也降至100 min.选择合适种类的酸溶液进行后处理可控制备多级孔SAPO-34,可大幅改善其MTO性能.  相似文献   
9.
γ射线辐照法制备CdS纳米棒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3的酸性条件下,以硫酸镉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反应前驱体,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自组装形成的管状胶束(PVAC)为模板,通过γ射线辐照法成功合成了CdS纳米棒,并通过XRD、UV-Vis、SAED、TEM和PL等技术对反应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方法在Cd2+浓度为0.015 mol·L-1、辐照剂量为15~20 kGy时,可获得直径在100 nm以下,长度在3 μm以上的CdS纳米棒;并且较低的辐照剂量和反应物浓度有利于获得较大长径比的CdS纳米棒。  相似文献   
10.
N-辛酰吡咯烷萃取苯酚水溶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酰氯与吡咯烷反应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酰吡咯烷(OPOD),并考察了以煤油为稀释剂,OPOD萃取苯酚的性能,研究了萃取剂浓度、苯酚浓度、酸度和温度对苯酚萃取的影响以及反萃的可行性,由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有关的势力学函数,同时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讨论了萃取过程及萃合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OPOD对苯酚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