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材料表面与界面》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的限选课。本课程对于学生奠定学科基础、培养学生对复合材料方向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笔者以"提升教学魅力,打造一门好课"为改革目标,充分贯彻了"教学内容是教学魅力的根本,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将教学内容高效转化为教学魅力的催化剂"这一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改革。从教学反馈看,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聚偏氟乙烯取向薄膜的结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小角激光散射法研究了聚偏氟乙烯薄膜在拉伸取向过程中晶体形态及结构的变化。拉伸使球晶形变为椭球,同时伴随着局部熔融与重结晶过程,散射图案由原来的四叶瓣发展为八叶瓣。红外测量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拉伸引起分子链构象改变,使晶型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4.
聚烯烃功能化改性是获得高性价比新材料的有效途径。含硅功能化聚烯烃(SFPO)是聚烯烃分子结构中含有机硅功能基团或有机硅聚合物链段的一类功能化聚烯烃的统称。由于有机硅功能基团及有机硅聚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质,SFPO通常具有丰富反应性或优异性能,成为一类有代表性的功能化聚烯烃。SFPO可以作为反应性中间体,用于制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功能化聚烯烃(如星型聚合物、梳型聚合物、接枝共聚物)或聚烯烃共价键接枝改性纳米材料;SFPO还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如增容剂、加工助剂,表面改性剂),用于开发聚烯烃新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含硅功能化聚烯烃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旨在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引起同行注意并促进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立杰  洪佩智 《光子学报》1996,25(4):347-353
本文应用有限元法(FEM),计算和分析了多波导耦合系统的本征模(超模)的模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强度均匀分布的基超模,克服了微扰理论计算这类问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函数论     
函数论通常指的是复变函数论和实变函数论。它是微积分学的深入和发展,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复变函数的研究对象是变量取复数值的函数,它是数学中发展成熟、内容丰富的一个分支。它又分出诸如复变函数的逼近论,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复变函鼓的几何理论以及多复交函数论等分支。作为大学有关专业必修课程的复变函数则主要讲述解析函数的基本理论和有关方法:积分论、级数理论和保形映照理论。对复变函数的研究始于十八世纪,瑞士的欧拉(公元1707-1783年),法国的达兰贝尔(公元1717-1783年)和拉普拉斯(公元1749-1827年)等是创建复变函数论这门学科的先驱。到十九世纪,法国的柯西(公元1789-1957年)、德国的黎曼(公元1826-1866年)与  相似文献   
7.
推拉型偶氮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和光学双稳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玉全  叶佩弦 《光学学报》1992,12(3):18-222
本文报道从推拉型偶氮化合物中测得了非常高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6×10~(→3)esu.这对于引起光学双稳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波长为488nm的氩离子激光为光源,从这类材料掺杂的玻璃态聚合物薄膜的Kretschmann型态中,进一步观察到了光学双稳现象.与此同时,联系这类材料的顺反异构化反应历程,从电子吸收机制或光诱导的折射率变化机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连续调制光热辐射测量技术的三维理论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钱霖  李佩赞 《光学学报》1990,10(3):76-280
建立了连续调制光热辐射测量(PTR)的三维理论模型.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成功地解释了-维模型不能说明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牧野  李芳  魏来  何志聪  张俊佩  韩俊波  陆培祥 《物理学报》2015,64(10):108201-108201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双光子激发下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与罗丹明B 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研究结果表明, 在800 nm的双光子激发条件下, 体系间能量转移效率随着供体吸收光谱与受体荧光光谱的光谱重叠程度增加而增加; 理论分析表明, 供体和受体间的Förster半径增加是导致其双光子能量转移效率增大的物理原因. 同时, 研究了罗丹明B浓度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量子点的荧光寿命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量子点与罗丹明B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罗丹明B浓度为3.0×10-5 mol·L-1时, 双光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为40.1%.  相似文献   
10.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_xK_(1-x))_2SnCl_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_2SnCl_6晶体中用Rb ̄+部分替代K ̄+后,将降低原K_2SnCl_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 ̄+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 ̄+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