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Ni[S2 P(OCH2 CH2 Ph)2]2·2Py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能阻止烃类自动氧化,广泛地用作润滑油的抗氧剂、燃油的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的稳定剂和人造橡胶的硫化促进剂;在生物学上具有杀虫、抗菌、抗癌和抑制酶水解等特性[1-3]。[(RO)2PS2]nM用作润滑油抗氧剂时,为了有效地缩减氧化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2.
以1,3-二硫杂环戊烯-4,5-二硫醇-2-硫酮(dmit)和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1,8-二烯(hmtade)或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hmta)为配体合成了4个双金属的离子对配合物[NiL][M(dmit)2](L=hmtade,M=Ni(1);L=hmta,M=Ni(2);L=hmtade,M=Hg(3);L=hmta,M=Hg(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法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大环配体hmta、hmtade和配体dmit之间形成了N-H…S氢键,配阳离子均为五配位,配阴离子[M(dmit)2]2-的S对配阳离子的Ni(II)进行了配位。离子对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2134。  相似文献   
3.
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1)(hmtade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 dmit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硫酮-4,5-二硫醇; DMSO为二甲亚砜),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49952(6) nm, b=1.77229(7) nm, c=3.1275(1) nm, β=102.442(1)°, V=8.1163(5) nm3, Dc=1.558 Mg/m3, Z=8, F(000)=3944, μ(Mo Kα)=1.637 mm-1, S=1.016, (Δ/σ)max=0.001, R1=0.0673, wR2 =0.1672[I>2σ(I)]. 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包含2个[Cu(hmtade)][Ni(dmit)2]子单元. 每个子单元中, 1个dmit中的1个S原子与Cu及Ni配位, 形成异双核Cu—Ni配合物. 其中Cu(Ⅱ)为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形, Cu—N键长在0.1949(5)~0.2007(4) nm范围内, Cu—S键长分别为0.28913(18)和0.28952(18) nm; 配阴离子[Ni(dmit)2]2-为畸变四方形, Ni—S键长在0.21729(16)~0.21905(17) nm范围内. 溶剂分子DMSO与配体hmtade形成了N—H…O氢键. 通过分子内S…S和S…H短接触形成了二聚体, 二聚体之间通过S…S短接触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并通过S…S, S…H和C…H短接触进一步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水相Reformatsky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在水介质中形成碳-碳键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水相中Reformatsky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反应机理和应用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双核银配合物[Ag2(μ-(4-MeC6H4O)2PS2)2(Phen)2](phen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035(2)nm,b=1.638 3(3)nm,c=2.517 1(5)nm,V=4.963 1(17)nm 3,Dc=1.599 g.m-3,Z=4,F(000)=2 416,μ(Mo Kα)=1.072 mm-1,S=1.066,(Δ/σ)max=0.001,R1=0.037 6,wR2=0.088 8(I>2σ(I))。晶体结构研究表明每个Ag原子与不同配体(4-MeC6H4O)2PS2-的2个S原子和1个phen配体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了具有椅式构型的八元环Ag2S4P2,Ag原子为畸变四面体AgS2N2构型,配合物通过phen的π-π堆积形成了一维结构,分子间的弱氢键C-H…O和C-H…π作用使分子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Ni[S_2P(OCH_2CH_2Ph)_2]_2与4-甲基吡啶的加合反应,测定了反应的平衡常数:β_1=39.5(R_1=1)和β_2=2.20×10_4(R_2=0.9981).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合成的加合物Ni[S_2P(OCH_2CH_2Ph)_2]_2·(4-MePy)_2进行了结构表征.加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a=1.2920(4)mn,b=1.7498(4)nm,c=1.0979(3)nm,α=90.00°,β=113.05(3)β,γ=90.00°.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四(4-N-乙基吡啶基)卟啉铁[Fe(TEPyP)],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Fe(TEPyP)分别与表面活性剂正月桂酸肌氨酸钠(LS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Brij35)形成的金属胶束催化H2O2氧化2,4,6-三氯苯酚(TCP)反应的动力学,探讨了体系酸度、H2O2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以及温度对催化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催化氧化机理,建立了反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Fe(TEPyP)和胶束形成的金属胶束表现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氧化特性,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SS形成的金属胶束的催化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元配合物Ni[S_2P(OCH_2CH_2Ph)_2]_2·bipy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S2P(OCH2CH2Ph)2]2·bipy(bipy为α,α'-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单晶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问群为P21/c,α:1.0859(5)nm,b:2.1751(7)nm.c=1.9083(8)nm,β=104.48(3).,Z=4,Dc=1.354g/cm3,μ=0.75mm-1,S=1.044,(△/σ)msx=3.085,R=0.076,wR=0.067[I(2.50σ(I).Ni离子与配体(PhCH2CH2O)2PSS-的S和bipy的N形成了变型八面体.Ni~S的键长在0.2488(5)~0.2513(5)nm范围,Ni~N的键长分别为0.2072(13)和0.2086(13)nm.相邻的对映体配合物分子间的bipy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含四氮杂大环hm ta(hm ta=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和O,O’-二苯基二硫代磷酸的配合物[M(hm ta).SSP(OPh)2 2)](M=Cu(Ⅱ),1;N i(Ⅱ),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和射线衍射法测定了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9.026(2),b=21.610(6),c=11.736(3),β=105.65(2)°,V=2204.2(10)3,Z=4,Dc=1.372g/cm-3,F(000)=958,μ(MoKα)=8.01 cm-1,S=0.915,(Δ/σ)max=0.002。最终偏离因子(I>2σ(I)),R=0.0391,wR=0.0937,相应的可观测反射数为1914。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PhO)2PSS-为单齿配体,金属离子与配体(PhO)2PSS-的疏和hm ta的氮形成了变型的八面体,配合物具有中心对称性;两配体之间形成了N-H…S氢键。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水介质中碳-碳键的形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优越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在已发现的水相金属有机反应中,水相烯丙基化反应是研究得较多和较深入的反应之一。水相烯丙基化反应由于其发展速度较快,新的金属及金属体系参与的烯丙基化反应以及水相烯丙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不断被报道。本文综述了水相中金属参与烯丙基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新的反应机理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