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充填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充填体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试件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声发射累计撞击数与声发射累计能量的比值(r值)、主频及其相对高频信号激增响应系数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充填体的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充填体中出现的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越多;r值先升高再持续减小到一个较低值,随着外载荷的增加,进入缓慢升高阶段,峰值前均保持在该阶段。充填体破裂前兆信息在声发射信号主频分布中呈现主频段增多现象,表现为由加载初期的1~2个主频段,在临界主破裂时增多到3~5个主频段;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声发射信号主频频段分布越宽,声发射相对高频信号(160~180 kHz)的激增响应系数呈递减趋势。以上特征可为不同浓度的尾砂胶结充填体稳定性监测、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坚硬岩层下煤柱岩爆视为具有约束的弹性嵌固梁失稳问题,研究其非稳定机制、前兆与过程阐明了在亚临界失稳阶段煤壁前方顶板下沉速率趋于无穷是岩爆临近的便于监测的前兆  相似文献   
3.
含气多孔介质卸压层裂的间隔特征——突出的前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含气多孔介质在卸压下的拉伸破坏有两种模式-层裂和突出,达到或超过临界破坏条件,引发骨架层裂破坏,达到或超过更强一些的临界突出条件,则引发突出,从采煤实践中逐次掘进的长过程看,层裂是已达破坏条件而未到突出条件的情况,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突出。实验表明层裂显微镜规律的间隔特征,因而与层裂相关的瓦斯浓度变化和地音信息可以认作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内部形成破坏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有可以导致延时突出,石门自  相似文献   
4.
次声波武器及其物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秀敏 《大学物理》1999,18(5):43-44
分析了两次声波武器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特征加以简要分析。概述了次声波武器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次声波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长金 《物理》1997,26(10):612-616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极小,这就使它能够在大范围内进行作用。石油开发中利用次声波对储油层进行振动处理,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降低产出液的水油比,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试验结果和增产机理,讨论了次声波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训仁 《应用声学》1995,14(4):28-33
山背波对飞机的潜在威胁现已毋庸置疑。为了提高在这方面作出更确切判断的能力并能进一步找出实践中可行的相应措施,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对山背波本身有足够的认识,而这正是当前国内文献中极为薄弱的环节。有鉴于此,本文系统地、较全面地介绍了山背波这种独特的次声波,对其发生机理和基本特征、以及作为其直接衍生物的相关云相和晴空湍流--后者正是对飞机的主要潜在威胁所在--作出简明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长金  唐炼  李相方 《应用声学》2005,24(3):152-156
利用在北京昌平安装的次声三点阵,对强地震前兆次声波进行了5年的连续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的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逐渐加强,达到极值后变弱;先为长周期波(10-20分),紧跟着短周期波(5-10分),然后又出现更长的周期波,最后长短周期波一起出现。提前时间与三点阵到震中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与震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震断裂带气体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对地震进行精确的预报,减少因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根据甲烷气体的释放与地震前上地壳岩石的微裂隙有直接关系的这一微观变化,设计并研制中红外痕量甲烷气体检测仪。仪器采用激发波长为7.65 μm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结合双光路长度为76 m的多次反射herriott长光程气体吸收池,可以在4 s的采样时间内实现40 nmol·mol-1气体检测灵敏度。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器频率调制直接光谱吸收技术,降低了该仪器噪声的主要来源1/f噪声,使气体检测下限达到5 nmol·mol-1 (40 s采用时间)。在野外实验中,利用可控震源车作为模拟地震源,将6个痕量甲烷检测仪以100 m为距离等间隔放置,对距震源中心不同距离下的地表面甲烷气体浓度进行动态测量。实验表明,该仪器可以监测地震前地下痕量甲烷气体的释放,为地震前兆预警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锚杆与围岩加载变化破坏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峰值前,随着荷载的增加,红外辐射温度呈现整体、均匀性升温变化,应力峰值后,在锚杆周围形成一个由多条不同等温线组成的区域,其形状是以锚杆为中心的近似圆形区域, 由内向外, 温度逐步降低; 锚固体破坏时,存在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型和红外热像型2种形式的红外前兆特征,分别反映红外前兆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红外辐射温度-时间曲线的破裂前兆为降温型,而红外热像特征包括高温条带和低温条带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吴浩  侯威  王文祥  颜鹏程 《物理学报》2013,62(12):129204-129204
Lyapunov 指数是标志一个系统做规则运动还是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鉴于此, 本文利用Lyapunov指数研究系统的混沌特性, 研究气候的突变.计算结果表明, 定义法求得的Lyapunov指数是一种可靠的突变检测方法, 无论是理想序列还是实际存在突变的序列, 利用该方法都能准确地找出突变位置; 而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的可预报期限从理论上佐证了基于临界慢化现象的气候突变前兆信号的可靠性, 通过计算各个时间段的最大Lyapunov指数能够反映系统的内在性质、研究其混沌特性. 研究结果为该方法在实际观测资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Lyapunov指数 气候突变 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