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6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1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微电极法研究不锈钢点腐蚀发生发展过程,首次获得不锈钢夹杂物缺陷在阳极活化电位的活性溶解信息和点腐蚀发展过程蚀点生长和消止两个相互竞争、不断发展的动态行为,深化对夹杂物缺陷诱导点腐蚀的发生及点腐蚀发展过程机理的认识。实验表明,应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点腐蚀过程可具有若干明显特点:a.由于界面双层电容和背景电流的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检测点腐蚀发生和发展过程快速、信号微弱;b.可考察夹杂物缺陷的电化学活性及其诱导点腐蚀成核的重要作用;c.可研究单孔点腐蚀发展的动态行为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试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磁质谱(HR-ICP-MS)测定含铜不锈钢中磷含量时,采用高分辨率模式,选择分辨率为4000,在此条件下磷峰可与干扰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峰分开。又通过以含铁基的磷标准溶液优化了气体流量和离子透镜的参数,使磷的信号值提高至3×105cps。而加入45Sc作为内标元素又可显著提高测定的稳定性。分别用不锈钢样品和纯铁粉作基体,加入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线性均较好,分别测得实际样品的结果及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基本一致。但两种方法的检出限(3s)不同,前者为1.0μg·g^-1,后者为0.18μg·g^-1。所提出方法的样品处理过程如下:称取样品0.10g置于消解罐中,加入盐酸溶液2mL及硝酸溶液1mL,待剧烈反应缓解时,将消解罐加盖并置于微波消解仪中,于100℃消解10min,升温至200℃继续消解20min。冷却后将溶液转移至100 mL石英容量瓶中,加入0.2mg·L^-1钪内标溶液1mL,加水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在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HR-ICP-MS测定。对含磷51μg·g^-1的含铜不锈钢,按本方法测定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小于4%。应用本方法分析了7种标准物质或已知样品(包括低合金钢、含铜不锈钢、高温合金),并同时用ICP-AES进行校对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与ICP-AES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本方法的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认定值更接近,而且对低含量磷(9μg·g^-1)也可很好测定。  相似文献   
3.
用俄歇能谱仪对比研究了添加0.2%Y对高硅不锈钢在93%H2SO4介质中所形成的钝化膜中各元素浓度分布的影响,添加0.2%Y增大了SiO2在不锈钢钝化膜中的比例,从而使合金中Si可充分形成富SiO2的钝化膜。  相似文献   
4.
合金元素及模拟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之孔蚀性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宏义 《电化学》1999,5(2):130-139
本文研究了Ni元素及不同模拟焊后热影响区(HAZ)组织对2205双相不锈钢孔蚀性质之影响。结果发现:在研究成分范围内,不同Ni含量对于底材电化学极化曲线之影响不大,其Enp和Enp均在1100 ̄1200mV之间。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行建立的阵列参比电极技术,原位测量316不锈钢焊接样品在12%FeCl3溶液中腐蚀电位分布.同时借助电化学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和扫描Kelvin探针对316不锈钢焊缝腐蚀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经焊接的316不锈钢样品在12%FeCl3溶液中,最初时刻焊缝区发生优先腐蚀,而在母材区保持钝化状态;随着浸泡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较低电压下(4.0~8.0 V)以甲酸作为主要碳源,甲酸钠作为辅助碳源,二甲基亚砜与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研究了沉积电压对碳膜形貌和成分的影响。电化学沉积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致密、均匀,膜的电导率与沉积电压呈负相关关系,电导率介于金属与半导体之间。拉曼光谱在1332 cm-1处出现金刚石的特征峰,sp3碳成分随沉积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显示沉积的类金刚石碳膜为含氢碳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这些薄膜中存在sp2和sp3键碳原子。  相似文献   
7.
《化学分析计量》2012,(1):60-60
前不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下称“新国标”)发布实施。新国标适用于不锈钢的食具容器及食品生产经营用工具、设备,对所用不锈钢中铬、镍、镉、砷等重金属的迁移量做出了明确限定。新国标放宽了不锈钢的用材范围,没有规定不锈钢的具体牌号,对金属迁移量的限定,也不涉及锰。  相似文献   
8.
看谱分析至今在一些机械工厂仍普遍使用,鉴于看谱仪器的生产厂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一段时期内还不会被其它的仪器完全取代。本工作介绍了邻近555nm区域目视光谱分析的操作方法。从检测钢铁样品中钼开始,认识或记忆这条钼的谱线,可有助于掌握钼谱线周围的其它元素谱线,具有一定联想的效果,帮助初学者认识、记忆及操作。  相似文献   
9.
对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变形速度场及力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分析了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的变形模型、速度场以及力能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采用上限法确定了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速度场及力能参数物理模型,填补了国内外关于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变形及力能参数物理模型研究的空白.为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工艺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型多功能进样技术,通过在线吸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溶液,详细研究了SLS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的影响因素。通过在线吸入SLS可以提高铬的吸收灵敏度,1μg/mL Cr的吸光度可达0.18~0.20,并可抑制绝大部分离子的化学干扰。用本法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浸出液中的微量铬,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