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26篇
物理学   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联萘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萘与硫在较低温度下交联聚合,制得了可溶性好、残炭值高、软化点较低,流动性良好的交联萘沥青。结构分析发现,此沥青分子量分布较窄,主要由三到四个萘分子交联而成,推测其反应机理,估计聚合物经萘环侧位交联成环而形成长链状硫杂环类结构。  相似文献   
2.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气相吸脱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热重法研究了一系列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对蒸汽及正已烷蒸汽的动态吸脱附曲线。结果表明,PSAC对苯蒸汽的吸附及再生性能优良。随吸附温度的降低、比表面积的增大、总孔容及微孔容的增大,PSAC对苯蒸汽的吸附容量增大。PSAC对正已烷的吸附速度大于对苯蒸汽的吸附速度,但其对正已烷的平衡吸附容量小于对苯蒸汽的平衡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3.
从铁状态的变化研究球性活性炭中孔形成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穆斯堡尔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添加二茂铁后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中孔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到酚醛树脂中的二茂铁在炭化阶段被还原为单质铁。单质铁对炭-反应有催化气化作用。在活化阶段,铁粒子周围的炭基体与水蒸汽的活化反应速率快,被刻蚀掉更多的炭,所以在其周围形成中孔。  相似文献   
4.
平均结构参数分析法是分析沥青类复杂分子体系化学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热处理改性沥青和均四甲苯改性沥青在化学结构上的不同 ,发现均四甲苯改性沥青中有机分子的分子量较大 ,但氢含量较高 ,芳香度较小 ,主要表现为脂肪环结构的增多和甲基取代基的大量引入。氢转移、质子化、亚甲基桥的形成可能是导致这些结构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朗  王培伟  陈洪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6,30(Z2):227-229
利用相对论类壳模型方法(RMF+SLAP), 研究了包含对关联情况下, 轻核8Be, 12C, 16O, 20Ne中的可能出现的α集团效应. 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轻核的α集团结构. 与没有考虑对关联的情形相比, 对关联可以使原子核基态性质发生改变, 导致不同的α集团结构.  相似文献   
6.
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孔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酚醛基活性炭纤维(ACF-H2O), 对其比表面积、孔结构与在LiClO4/PC(聚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用N2(77 K)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 用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技术测量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电容量及内部阻抗. 研究表明, 在LiClO4/PC有机电解液中, ACF-H2O电极的可用孔径(d)应在0.7 nm以上. 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 ACF-H2O的孔容和比表面不断增大, 但微孔(0.7 nm < d < 2.0 nm)和中孔(d > 2.0 nm)率变化很小, 活化过程中孔的延伸和拓宽同步进行, 但过度活化则造成孔壁塌陷, 孔容和比表面迅速下降. 因此, 除活化过度的样品外, 电容量随比表面积呈线性增长, 最高达到109. 6 F•g-1. 但中孔和微孔的孔表面对电容的贡献不同, 其单位面积电容分别为8.44 μF•cm-2和4.29 μF•cm-2, 中孔具有更高的表面利用率. ACF-H2O电极的电容量、阻抗特性和孔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孔径的增大, 时间常数减小, 电解液离子更易于向孔内快速迁移, 阻抗降低, 电极具有更好的充放电倍率特性. 因此, 提高孔径和比表面积, 减少超微孔(d < 0.7 nm), 是提高 EDLC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重要途径. 然而仅采用水蒸汽活化, 只能在小中孔以下的孔径范围内进行调孔, ACF-H2O电极电容性能的提高受限.  相似文献   
7.
使用一种工业重质油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煤历青的炭化性质。利用核磁共振(NMR)手段详细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沥青TS(甲苯可溶)组分的结构变化,发现共炭化反应使沥青中的环烷及链烷烃含量增加,烷烃结构尤其是环烷结构的丰富是导致沥青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分析绿色植被在紫外可见波段光谱的产生机理,得出绿峰和红边是由叶绿素产生的。从叶绿素的结构上看,它属于卟啉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红边产生的机理,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四吡啶基卟啉、四甲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锌和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及核磁进行表征。通过对其紫外可见光谱的系统分析,提出“红边”不仅限于叶绿素,而是卟啉类化合物特有的光谱特征,红边是由卟啉环a2u(π)-eg(π*) 跃迁产生的Q带所致。其位置不仅与卟啉的浓度相关,与卟啉化合物外侧取代基类型也有关系,金属卟啉对红边的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宋怀河  陈晓红  刘朗  张碧江 《化学学报》2001,59(7):1130-1134
以固体核磁共振光谱为主要分析手段,比较研究了两种合成中间相沥青吡啶不溶组分的结构。结果表明:均四甲苯基中间相沥青吡啶不溶组分具有较低的芳香度和缩合度,富含甲基和环烷结构,分子呈渺位结合实际合构型;与此相反,四氢萘基中间相沥青则呈现很高的芳香度和缩合度,芳环上仅带有一些甲基取代基,平均分子为完全迫位缩合构型,造成这种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前驱齐聚物的结构及缩聚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催化裂化轻柴油重组分─—三线芳烃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沥青的炭化性能。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三线芳烃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炭化过程中三线芳烃发生烷基取代基的C_2~C_3位键断裂,体系形成的烷基侧链和氢自由基转移至煤焦油沥青分子中,使沥青中烷基侧链含量增加,并产生一些环烷结构。共炭化作用的机理主要为共炭化剂的短烷基侧链转移和在热解及聚合时生成氢自由基的氢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