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5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enerators and lattice properties of the poset of complete homomorphisic images of a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 are exploited via the localic methods. Som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conditions about this poset to be a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 are given. It is shown that the category of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s is co-well-powered,and complete epimorphisms on completely distributive lattice are not necessary to be surjections. Finally, some conditions about complete epimorphisms to be surjec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硝酸铁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的前驱物经过真空热处理直接得到了单分散性Fe3O4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以及磁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并且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压对米曲霉理化性质影响及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400 MPa压力、保压20 min的条件下处理酱油酿造菌种——米曲霉,研究高压对米曲霉存活率、形态特征、生理性质、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等的影响,并诱变筛选优良菌株。结果表明:高压对米曲霉的存活率、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对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也有特异的规律,即在一定压力范围内(0.1~200 MPa)蛋白酶的活性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但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升高(200~400 MPa)蛋白酶的活性又逐渐增强,在300 MPa时超过对照组,400 MPa时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值;淀粉酶在0.1~100 MPa时活性下降,在200 MPa时其平均的糊化和糖化活性最强、活力最高,当压力升高活性又开始降低,400 MPa时几乎又回到对照值。另外,高压处理后获得一株理想的变异菌株HP300a:生长速度快、孢子数量多、蛋白酶活力高,且不易被杂菌污染。其成曲的几项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株,酿出酱油的几项主要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株。为利用高压诱变筛选米曲霉优良菌种、提高酿造酱油产品的产量及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发现了高压处理米曲霉引起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改变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电纺丝-溶胶凝胶法,以SnCl2、InCl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原料,乙醇胺为水解控制剂,合成了超细氧化铟锡(ITO)纳米纤维及富氧缺陷的ITO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四探针电阻仪,系统研究了超细ITO纤维及颗粒的形貌、晶型、氧缺陷及导电性能。在400℃空气煅烧后,纤维中的PVP高分子骨架发生热分解,获得超细、多孔ITO纳米纤维,晶型为立方相。进一步升高煅烧温度至800℃,ITO纳米纤维转变为富氧缺陷的纳米颗粒,晶格氧空位含量高达38.9%。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n4+掺入到In2O3晶格中,发生晶格膨胀,晶面间距增大。煅烧温度由400℃升高至800℃,未发生立方相向六方相的转变,晶型稳定,晶粒尺寸从32 nm生长到44 nm,晶格应变(ε0)从1.943×10-3减小至1.422×10-3,应变诱导的晶格弛豫逐渐减小。此外,高温煅烧可抑制In2O3晶粒(111)晶面的增长,随着In2O3的(400)与(222)晶面比值(I(400)/I(222))的增加,ITO电导率逐渐升高。在800℃获得的ITO纳米颗粒导电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方阵的特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慧  梁斌 《大学数学》2007,23(4):167-171
高阶方阵的特征多项式以及特征值的求得,在计算上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存在一个上三角矩阵或者下三角矩阵与一个方阵相似;接着,提出了相似变换的概念,分析了相似变换中初等矩阵的选择方法;然后指出了利用相似变换在求方阵的特征多项式以及特征值时的方法,并列举若干实例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溶胶凝胶法,以SnCl2、InCl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为原料,乙醇胺为水解控制剂,合成了超细氧化铟锡(ITO)纳米纤维及富氧缺陷的ITO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四探针电阻仪,系统研究了超细ITO纤维及颗粒的形貌、晶型、氧缺陷及导电性能。在400℃空气煅烧后,纤维中的PVP高分子骨架发生热分解,获得超细、多孔ITO纳米纤维,晶型为立方相。进一步升高煅烧温度至800℃,ITO纳米纤维转变为富氧缺陷的纳米颗粒,晶格氧空位含量高达38.9%。随着煅烧温度升高,Sn4+掺入到In2O3晶格中,发生晶格膨胀,晶面间距增大。煅烧温度由400℃升高至800℃,未发生立方相向六方相的转变,晶型稳定,晶粒尺寸从32 nm生长到44 nm,晶格应变(ε0)从1.42×10-2减小至1.04×10-2,应变诱导的晶格弛豫逐渐减小。此外,高温煅烧可抑制In2O3晶粒(111)晶面的增长,随着In2O3的(400)与(222)晶面比值(I(400)/I(222))的增加,ITO电导率逐渐升高。在800℃获得的ITO纳米晶粒导电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对(n, n)门限量子秘密共享方案参与者人数n为任意的情形(即不局限于n=4k+1?,k∈Z~+)进行了研究,根据量子电路作用在量子态上的性质构造了一个(n, n)门限量子秘密共享方案,进而由Clifford群门和T门组成的可证明安全的量子电路进行安全性评估。最后,对不诚实的参与者攻击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2O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2O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Fe2O3对光的强吸收作用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N?RGO有效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使得电子从O2-转移到Fe3+。Fe2O3/N?RGO中部分还原的Fe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使PtCl62-在Fe2O3表面还原并迅速成核,生长为粒径约2.13 nm的Pt纳米颗粒。此外,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耗掉扩散到载体表面的光生空穴,使导带中积累的电子与PtCl62-发生还原反应,从而提高Pt纳米颗粒的光还原速率。电纺Fe2O3纳米棒独特的粗糙表面为Pt纳米颗粒异相成核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富含点缺陷的N?RGO片层能缩短Fe2O3的光生载流子扩散路径,提高光沉积的效率;同时,其特征褶皱结构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防止Pt纳米颗粒聚集。得益于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在500℃高温老化后,Pt纳米颗粒仍能维持较小的尺寸(2.67 nm),表现出优良的抗烧结性能。在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Pt/Fe2O3/N?RGO在400℃老化后仍具有高达22.2 L·g-1·s-1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老化前的1.6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阶类Kuramoto模型对电网进行合理建模,分别应用临界同步耦合强度和平均同步误差来描述电网的同步能力和鲁棒性.研究发现,发电机的功率分配对线路的传输功率影响较大,而电网中高负荷线路越多,网络越难同步.基于这一发现,首先在发电机功率均匀分配(EG)方式下,计算出每条线路的传输功率,然后基于潮流追踪算法提出一种发电机功率非均匀分配(TG)方式,即在发电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枢纽发电机节点的功率,减小边缘发电机节点的功率.该发电机功率分配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的临界同步耦合强度,减小平均同步误差,改善电网的同步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实验技术及红宝石荧光标压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黏度的硅油(Silicone oil AP150 wacker,Baysilone oil M1000和Baysilone oil M30000)在室温条件下的高压拉曼散射光谱,实验最高压力为20 GPa.获得了硅油的不同拉曼振动模式在高压下的变化规律,发现Baysilone oil M1000和Baysilone oil M30000分别在0.47和0.31 GPa压力下发生分子结构或构型转变,使Si—O伸缩振动拉曼信号强度降低,并产生新的拉曼振动信号;Silicone oil AP 150 wacker,Baysilone oil M1000和Baysilone oil M30000分别在9,8和4.5 GPa压力下出现振动模式消失或振动频率随压力变化的斜率发生改变,表明具有不同结构和黏度的硅油在不同压力下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