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4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夹芯16电子碳硼烷化合物Cp~*CoS_2C_2B_(10)H_(10)分别与二苯基甲基膦、苯基二甲基膦和三甲基膦反应得到碳硼烷衍生物(Cp~*CoS_2C_2B_(10)H_(10))(PPh_2Me)(1)、(Cp~*CoS_2C_2B_(10)H_(10))(PPhMe_2)(2)和(Cp~*CoS_2C_2B_(10)H_(10))(PMe_3)(3)。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对1、2和3进行了结构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在乙腈溶剂中均有2个吸收峰,第一个吸收峰分别位于321、316和321 nm;第二个吸收峰分别位于425、399和407 nm。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在乙腈中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06 nm左右。  相似文献   
2.
彭化南  林娜  吴丽丹  肖琳  叶红德  郑劼 《合成化学》2018,26(10):753-756
以联苯甲酰、对溴苯甲醛和乙酸铵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2-(4-溴苯基)-4,5-二苯基咪唑(1); 1与N-苯基-3-咔唑硼酸经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D-π-A结构的新型咪唑衍生物4,5-苯基-2-(9-苯基-9H-3-咔唑基)-1H-咪唑(2),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I)表征。采用FL, UV-Vis,循环伏安法(CV)和理论计算对2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02 nm和326 nm,荧光发射波长为395 nm和412 nm, 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35 eV和2.14 eV。  相似文献   
3.
掺Fe3+A-TiO2粉末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兵  肖朵朵  江雷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67-1671
以硫酸钛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TiO2粉末,用SEM测定了样品的形貌和晶型,研究了以自制的掺Fe3+ A-TiO2对碱性品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铁矿型TiO2(A-TiO2).可见光照射下,用自制的掺Fe3+A-TiO2降解碱性品红溶液的最佳条件是:2mg·L-1的碱性品红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以2-氨基-4-噻唑乙酸乙酯(EATA)和氯化镉水合物为原料,在无水乙醇和乙醇-水混合物两种溶剂中分别合成了配合物[CdCl2(EATA)]n(1)和[CdCl2(EATA)2](2),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分别为P21/c和Cc空间群,它们的中心金属离子Cd2+均为扭曲的六配位八面体构型。在配合物1中,相邻的2个八面体单元通过2个μ2-Cl-阴离子双桥连形成一维链结构,该一维链进一步通过N-H…Cl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则通过大量的N-H…Cl和C-H…Cl分子间氢键等弱作用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荧光性质相似,均可归属于由配体到金属间的电荷转移(LMCT)。  相似文献   
5.
An efficient Ag(I)-catalyzed boryl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alkynes is reported. The obtained borylated alkynes are shown to engage in C–Br, C–CN, C–N, and C–C bond formation with various reaction partners. Meanwhile the Ag(I) catalyst could be regenerated in the presence of PPh3 and BF3.  相似文献   
6.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1)与2-呋喃炔酮在物质的量比为1:1.5时反应分离得到1个顺磁性化合物CpCoS2C2B10H9(C12H10O2)(2)。在化合物2的合成过程中,一分子1中的Cp环与另一分子1中的B(3)/B(6)位连接;同时,该Cp环与1个2-呋喃炔酮分子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1个双环[2.2.1]-2-庚烯基结构单元。此外,呋喃炔酮分子中的末端炔基碳原子与原料1中的1个硫原子相连,从而使得产物2中的钴中心离子是个17e中心。化合物2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6657(11)nm,b=1.54423(15)nm,c=1.75650(18)nm,α=114.0800(10)°,β=105.433(2)°,γ=98.6390(10)°。  相似文献   
7.
在DDQ/PPh3作用下,以2-异丙基苯甲酸或水杨酸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以较高的收率合成、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2)和(3)。化合物(2)和(3)与苯胺在氯仿中加热回流可分别转化为酰胺类化合物(4)和(5)。所有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并解析了化合物(2)和(3)的X-衍射单晶结构。化合物1,2-二(2-异丙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为:a=1.2875(3)nm,b=1.5186(2)nm,c=1.5726(3)nm,β=122.23(3)°,V=2.6010(1)nm3,Dc=1.331g·cm-3,Z=4,F(000)=1080,R1=0.0572,wR2=0.1260;化合物1,2-二(2-羟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3)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晶胞参数为:a=0.87776(16)nm,b=1.13111(15)nm,c=1.18639(17)nm,α=69.290(2)°,β=89.409(3)°,γ=67.878(2)°,V=1.0104(3)nm3,Dc=1.542g·cm-3,Z=2,F(000)=476,R1=0.0383,wR2=0.0931。强π-π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将化合物(2)和(3)组装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氩气保护下,以邻位-碳硼烷、正丁基锂、硒粉和CpCo(CO)I2为起始原料,合成、分离得到配合物CpCo(Se2C2B10H10)(1)、(CpCo)2(Se2C2B10H10)(2)和(CpCo)4μ3-Se)4Co2μ3-Se2C2B10H104Co·CH2Cl23),并用元素分析、质谱、IR、1H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3)进行了表征。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其晶胞参数为:a=1.30720(13)nm,b=1.39137(11)nm,c=3.88533(15)nm,β=90°,Z=4,V=7.0666(9)nm3,μ=7.890mm-1,Dc=2.138g·cm-3,F(000)=4268,R1=0.0543,wR2=0.1363。配合物中4个(Se2C2B10H102-配体和4个单硒基团形成了1个Co7Se12核。  相似文献   
9.
邻位碳硼烷分别与正丁基锂、硫粉和Me4CpCo(CO)I2反应合成得到半夹芯16电子碳硼烷化合物Me4CpCoS2C2B10H10 (1).1与二茂铁炔酮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得到产物{(Me4CpCoS2C2B10H10)[FcC(O)CHCCHCC(O)Fc]} (2)(Fc=二茂铁基).2是一个1:2的加成产物,2个二茂铁炔酮分子以头-尾的方式加成到分子1中的1个Co-S键上.12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半夹芯16e化合物CpCoS2C2B10H10(Cp:cyclopentadienyl) (1)与HC≡CCO2Me在2-甲基二硫代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5H4CoS2C2B9H9)(CH=CHCO2Me)(Me2c=CS2H)} (2)和(Me2c=CS2H)3Co (3)。在化合物2中, 原料化合物1中的一个S-Co键断裂, 该S原子与一分子HC≡CCO2Me末端炔基碳原子连接。Co原子与2-甲基二硫代丙酸的S原子连接成键, 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同时, Cp环的一个碳原子与碳硼烷笼体的B(3)/B(6)位相连, 该B(3)/B(6)位的氢原子迁移到炔烃HC≡CCO2Me的内部炔基碳原子上形成反式烯键。3个2-甲基二硫代丙酸分子中的3个S原子分别与1中的C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个SH基团与Co原子通过配位键相连, 从而形成化合物3。化合物23分别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