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化学   93篇
力学   637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96篇
物理学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RC梁开裂荷载计算方法尚未统一的现状,首先,结合18根RC梁试验数据对比了已有的6种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发现开裂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偏差大小和混凝土强度有关;然后,通过提出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推导新的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基于k值和塑性影响系数计算值γk进行改进;最后,选取12根RC试验梁验证改进公式的准确性,证明改进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更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文立  赵帅 《运筹与管理》2019,28(6):98-108
优质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引入,既能提升有效供给、缩短流通时间,又能降低流通中的数量损耗和价值损失,由此带来了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在投资、销售、定价等方面的系列决策问题。考虑制造商开辟电子渠道、从溯源系统降低流通损耗和提高质量出发,分别构建制造商主导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前后各成员在投资、定价及销售方面的最优策略,得到相关的核心边界值。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核心边界值主要与双重损耗的改善程度及其他参数相关,各成员及系统接受溯源系统的应用成本不同,应用成本对各渠道销量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但各成员调整定价的应用成本边界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是一种由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本研究利用APDL语言程序编写三维水泥混凝土骨料随机投放程序并导入ABAQUS中,同时赋予各相材料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来研究混凝土动态加载下的破坏规律,运用超声波在混凝土破碎中的作用机理对混凝土动态损伤破坏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动态载荷的增大,粗骨料体积分数为40%的混凝土始终能够承受最大应力载荷;随着超声应力波幅值增大,混凝土在动载荷下的损伤值逐渐增大,且粗骨料体积分数为40%时,其抗损伤能力最优;当粗骨料最大粒径逐渐增大,或者当粗骨料最小粒径增大,混凝土级配不合理导致性能不稳定,更易损伤破坏。  相似文献   
4.
Fiber-reinforced-concrete (FRC) mechanism refers short discrete fibers that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and randomly oriented, which offer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In the design of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an analogous concept of FRC appears to have been considered very rarely-although fibrous structure has been frequently observed/generated during the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In this work, we apply the alkane thermosets, octadecane (C18H38) and tetracosane (C24H50), taking the role of “concrete”, and the low-molecular-weight monomer with long alkyl chains as the essential “fiber” component, to fabricate the “fiber reinforc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 Very much like FRC mechanism in material science, the resulting fiber reinforc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 thus exhibit unusually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stiffness, which is unprecedented in the conventional supramolecular strategy.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及深入探讨混凝土在受拉加载及卸载情况下的力学特性,基于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轴拉加卸载模型,推导出了混凝土加卸载的应力 应变关系表达式.为了印证理论表达式,进行了混凝土轴向拉伸及加卸载的试验研究,测得了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及其相应的轴拉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混凝土的轴拉加卸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轴拉加卸载模型能够预测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同时能描述混凝土的强度软化、加载过程中的弹模折减及卸载后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石力学试验系统(RMT)对负温下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测得了-5℃、-10℃、-15℃、-20℃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杨氏模量、极限应力、泊松比等。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杨氏模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尤其是当温度由-10℃下降至-15℃时,这些物理量变化特别显著,之后它们将逐渐趋于某一稳定值。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细观上的讨论。最后针对负温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基于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负温钢纤维混凝土的含损伤本构方程。该方程物理概念清晰,形式简单,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学规划方法中的直接最优化方法———复合形法,对已知荷载或内力的抗滑桩,以结构成本为目标函数进行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有约束最优化设计,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用VisualBasic6 .0开发了应用程序界面,将优化以后所得结果与使用传统设计方法结果比较,有较大降低结构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使用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二氟乙烯)应力计的应力直接测量技术。在SHPB装置上进行自制PVDF应力计动态压电系数的标定实验,分析了应力集中、横向泊松效应、摩擦效应对PVDF应力计信号及动态压电系数的影响。用PVDF应力计进行了混凝土的冲击压缩实验。利用混凝土前后端面PVDF应力计信号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混凝土试样的应力均匀性。与应变计直测应变技术相结合得到了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单轴受拉的非局部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受拉本构行为存在很强的局部软化现象,使得单轴受拉试验无法给出应力-应变关系,而只能给出应力-位移关系。本文根据内变量理论和等效应变假设建立了基于真实应变的混凝土单轴受力本构方程,并根据Weibull分布可以描述混凝土等脆性材料断裂过程的试验现象,建立了关于弹性应变的损伤演化规律。然后,通过假设平均应变与真实弹性应变的函数关系,在应力-平均应变的本构关系中采用平均弹性应变以描述其非局部行为,而在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中采用真实弹性应变以描述其局部行为,由此建立了单轴受拉荷载条件下的非局部本构模型。最后,对一个单调受拉试验和一个反复受拉试验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局部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管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通过对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不同加固方法及一次或二次受力的混凝土管在内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一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的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固后试件的开裂承载力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提高幅度不大,加固试件二次受力与一次受力相比,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用碳纤维布加固内压管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