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139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时利勇  刘百玉  欧阳娴  白永林  行海  王琛 《光子学报》2006,35(10):1501-1504
介绍了一种用于电光开关驱动源的高压超快电脉冲产生技术;电路采用级联的雪崩晶体管串和微波传输线结构,输出阻抗50Ω;在50Ω负载情况下,获得脉冲下降时间为1ns、幅度达到5kV、峰值电压为6.4 kV、幅度和半宽度稳定性优于2%、触发晃动为±15ps、触发延时为30 ns,脉冲峰值电流为128 A的高压高速大电流脉冲.  相似文献   
3.
贝克曼Allegra^TM 21R型超高速离心机开机后,操作面板上出现错误代码“28”,离心机不旋转。离心机的电机采用无刷感应驱动,由电机驱动电源模块BSMl0GD60DN2驱动离心机的电机。故障是由于电源模块BSMl0GD60DN2损坏引起的。采用东芝三相桥式IGBT电源模块MG25Q6ES42代替BSMl0GD60DN2,并更换已烧毁的栅极电阻后。开机试验,仪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BEPCII直线注入器的尾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PCII直线注入器中的强流、短束团的尾场效应将损害束流的性能.用分析解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尾场对纵向和径向束流动力学的影响,包括单束团的短程尾场和多束团的长程尾场对束流能量、能散、发射度、轨道和初级电子束在正电子产生靶上束斑尺寸的影响等.研究了有效抑制这些尾场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磷化铟(InP)复合沟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的特点,对常规单沟道HEMT的小信号物理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复合沟道HEMT的小信号物理模型,用商用器件模拟软件ISE(integrated systems engineering)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比了实测和仿真的I-V特性及转移特性曲线,重点研究了在InGaAs/InP双层沟道中考虑量子效应后的电场和电流密度随着不同栅电压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沟道中存在量子效应,在栅下靠源端低电场区域,电流主要分布在InGaAs沟道 关键词: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复合沟道 物理模型 磷化铟  相似文献   
6.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已经历了四代,而四代机的划分是以电子器件的换代为主体特征。电子管的发明和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A.Edison,1847~1931)发现了热的灯丝发射电荷的现象,并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889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解释了这种现象,并把带电的粒子称为“电子”,同年,英国伦敦大学电工学教授弗莱明(S.J.A.Fleming,1849~1945)开始认真研究爱迪生效应,并且于1904年研制出检测电波用的  相似文献   
7.
在变缓冲层高迁移率晶体管(MM_HEMT)器件中,二维电子气的输运性质对器件性能起着决定作用.通过低温下二维电子气横向电阻的量子振荡现象,结合变温度的Hall测量,系统研究了不同In组分沟道MM_HEMT器件中子带电子迁移率和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沟道中In组分为0.65的样品,材料电学性能最好,In组分高于0.65的样品,严重的晶格失配将产生位错,引起迁移率下降,大大影响材料和器件的性能. 关键词: 变缓冲层高迁移率晶体管 Shubnikov_de Hass 振荡  相似文献   
8.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研制成由一个钴原子构成的晶体管,钴原子包裹有一层复杂有机化合物,直径仅为10纳米的黄金导线被放置在硅片上,并用这种有机化合物覆盖住。然后在导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1纳米的小孔,制成电源电极和电流电极,再将带有钴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放置在小孔上,用二氧化硅作绝缘体。哈佛大学另一组科学家也用类似方法研制成单原子晶体管,他们是在黄金电极上放置钒分子,而用氧化铝作绝缘体。单原子或单分子晶体管研究表明,只有在加上一定电压时电流才会通过这类晶体管。此外,将它们放置在磁场中时,通过电流中的电子数量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单电子效应与单电子晶体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建白 《物理》1995,24(7):391-395
由于半导体超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在半径为几百nm的量子点结构上观察到由单个电子的阻塞和隧穿引起的电流振荡,分别称为库仑阻塞,单电子隧穿和库仑振荡,与此效应有关的现象还有库仑台阶,旋转门效应,旋转门器件可利用作为电流标准测量,单电子晶体管将是下世纪大容量存贮器的最好选择,单电子效应的研究将开辟一门新的“人造原子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