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化学   280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的核心单元之一.从催化裂化尾气中分离出来的碳四馏分富含许多的不饱和烯烃,如1-丁烯、顺、反式-2-丁烯以及少量的1,3-丁二烯,这些不饱和烯烃可以通过后续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上述工艺过程对原料中1,3-丁二烯的含量(<100~200 ppm)有严苛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对碳四馏分中的1,3-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单烯烃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得到的单烯烃可能发生深度加氢得到副产物丁烷.因此,开发高效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对碳四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1,3-丁二烯加氢反应可以作为模型反应,用来考察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基于此,该反应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有关1,3-丁二烯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极少.仅有关于1,3-丁二烯加氢作为模型反应的综述报道.本文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1,3-丁二烯加氢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综述,特别是包括Pd,Pt和Au等的单一贵金属催化剂.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固体催化剂构效关系,包括活性金属尺寸效应、晶面和形貌效应以及载体效应(晶相、孔道和酸碱性);(2)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如单原子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金属-离子液复合催化体系以及载体的形貌调控;(3)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失活机理.提出了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高性能催化剂开发面临的挑战,并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随着纳米技术和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快速发展,对贵金属活性组分进行原子层面上的调控(包括形貌、尺寸以及单原子配位环境等)已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研制出一类新型高性能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从而实现高转化率条件下高附加值单烯烃的定向转化.此外,载体的酸碱性和孔道结构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调节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氨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熔融共混物(合金)。研究TPU的类型以及含量对TPU/MABS合金的透光率、力学性能和缺口冲击强度影响。结果表明:TPU/MABS合金可以保持较好透明性,随TPU含量的增加,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但是合金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随TPU含量的增加,TPU与MABS界面分离现象逐渐明显。同时发现聚醚型TPU与MABS相容性和增韧效果要优于聚酯型TPU。  相似文献   
3.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多取代环辛四烯及其苯并稠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钯催化烯基溴化物与芳基溴化物的偶联反应.利用此钯催化的环化自偶联反应,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高选择性地从双溴代芳基或烯基化合物合成了多种二苯并[a,e]环辛四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应用于航空轮胎胎侧胶[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TBIR]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NR/BR硫化胶相比, 10~20份质量的TBIR取代BR后, NR/BR/TBI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明显提高, 压缩温升降低2.2~3.4 ℃, 耐屈挠疲劳性能提高约100%, 填料分散性改善, 填料团聚体体尺寸减小, 拉伸性能基本不变. 随热氧老化时间延长, 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先增加后降低, 并用TBIR的硫化胶交联密度在老化48 h后趋于平缓. 与NR/BR相比, 老化后的NR/BR/TBIR硫化胶生热最低, 耐屈挠疲劳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fluence of graphene on the vulcanization kinetics of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SBR) with dicumyl peroxide. A curemeter and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e kinetics, from which th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were obtained. It turns out that with increasing graphene loading,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the vulcanization process of SBR is remarkably reduced at low graphene loading and then levels off;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timum cure time shows a monotonous decrease. As a result, the vulcanization rate is suppressed at first and then acceler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tivation energy increases slightly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Upon adding graphene, the crosslinking density of the nanocomposites increases, because graphene takes part in the vulc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
唐涛 《高分子科学》2014,32(1):51-63
A variety of linear and 3-arm star polyethylene (PE) model polymer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molecular weight are synthesized by the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butadiene and the subsequent hydrogenation. Several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se model linear and 3-arm star PE samples are analyzed for detecting the long chain branching (LCB) 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analyses based on zero shear viscosity, vGP plot and flow activation energy a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3-arm star PE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presence of LCB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se methods even for low molecular weight samples, which can not be determined by GPC-MALLS.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CB structure can not be obtained by the rheological methods alone.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6种单茂稀土催化剂Cp’LnR2(THF)n(其中,Cp’=C5H5,C5Me4SiMe3;R=CH2C6H4NMe2-o,CH2SiMe3;Ln=Sc,Y,Lu;n=0或1),并以[Ph3C][B(C6F5)4]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考察催化剂结构对丁二烯聚合活性,立体选择性,催化剂利用率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通过1H-NMR,13C-NMR,FTIR,GPC以及DSC对聚丁二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p’=C5H5,R=CH2C6H4NMe2-o,Ln=Sc,n=0时,催化剂(C5H5)Sc(CH2C6H4NMe2-o)2对丁二烯聚合活性最高,可达9600 kg-polymer/mol-Sc·h,催化剂利用率为45%,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在96%~98%之间,分子量分布窄,指数在1.3左右;以甲苯或氯苯作为聚合溶剂时,聚合活性最高,聚丁二烯分子量保持窄分布,在所有溶剂中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均达到96%以上;催化剂聚合活性随温度下降而降低,而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有变窄的趋势,温度对聚丁二烯立体选择性无明显影响;当[Bd]/[Sc]摩尔比从500增加到3000时,聚合反应1 min转化率均达到100%,聚丁二烯分子量呈可控线性增大,最高达44.6×104,且均保持聚合物窄分布.DSC谱图表明聚丁二烯Tg为-107℃,当升降温速率为10 K/min时,在-63℃和-8℃附近呈现出明显的冷结晶峰和熔融峰.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告续报如下: (6)E Fuguet.C van Platemik、H G Jmnssen,在明胶.阿拉伯树胶复式凝聚物中戊二醛交联产物的分析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1,3-丁二烯为代表的共轭二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在有机合成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以1,3-丁二烯等为代表的共轭二烯烃定向加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用自洽场理论 (HF)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的B3LYP方法 ,在 6 31G 的水平上对化合物(HAlNH) 2 和 (HAlNH) 3 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 ,并分别与环丁二烯C4 H4 和苯分子C6H6的结构和成键方式进行比较。以B3LYP STO 3G方法讨论其分子轨道波函数 (Ψ)。结果表明 :C4 H4 和 (HAlNH) 2 均为D2h对称 ,前者为长方形结构 ,形成两个孤立的π键 ;而后者为菱形结构 ,形成一个π44键。C6H6和 (HAlNH) 3分子点群分别为D6h和D3h,并均形成一个π66键。成键原子对分子轨道的贡献不同 ,其中C原子是完全等价的 ,而Al和N原子各不相同 ,N原子比Al的贡献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