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蒽为起始原料,经溴代反应和Witting-Horner反应制得单体9,10-双[2-(1-辛基-1H-吡咯-2-基)乙烯基]蒽(3);3与芳酸缩聚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蒽类聚方酸菁(4),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1HNMR,13CNMR,IR,XRD,SEM和TG表征。4在氯仿中的λmax位于700nm;4为非晶态结构;4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97.1℃。  相似文献   
2.
以邻硝基苯甲酸和苯胺为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苯胺-N-(2-氯乙基)-2-氨基苯甲酰胺]共聚物季铵盐(6),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IR,X-射线衍射和离子交换容量表征。结果表明,季铵化成盐后,6的IR和UV吸收带发生了明显蓝移;6具有较好的共轭性,可能呈导电性;6呈非晶态结构,能溶于甲醇和DMF等极性溶剂,具有一定的离子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不饱和酮亚胺叶立德的分子内共轭加成进行了考察.以67%~99%的产率以及20∶1的非对映选择性得到相应的高度官能团化的3,4-二氢-2H-吡咯衍生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乙萘酚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以层层修饰的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DMA/MWNT/GCE)对乙萘酚的电化学响应最佳。在pH为4.86的HAc-NaAc溶液中,乙萘酚在PDMA/MWNT/GCE上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的扩散控制不可逆电氧化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3.0×10-6~3.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8,检出限为2.0×10-6 mol/L,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47%~104.60%之间。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四种修饰电极,酪氨酸在聚5-磺基水杨酸/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裸玻碳电极和其他修饰电极.运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酪氨酸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酪氨酸在电极上的反应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的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过程,氧化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9.0×10-6~2.0×10-4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1.61×10-9-2.54×10-4c(mol/L),相关系数R=-0.9950,检出限为6.0×10-6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3%.  相似文献   
6.
发展了一个简单、高效合成3-取代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邻溴芳基苯丙烯基醚的分子内Heck反应实现的,简单的钯纳米粒子催化体系对该分子内Heck反应表现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能以高达96%的收率得到一系列3-取代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节CaCO3晶须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 )/CaCO3复合物(F),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的结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aCO3晶须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变PPDO的晶体结构;随着CaCO3晶须含量的增加,PPDO的球晶形态和F的热力学性能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陈君  隆继兰 《分子催化》2017,31(5):463-47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的Co-Zn-MOF材料,随后将其在高温下热解,采用自模板的方式得到双中心MOFs衍生的Co-ZnO@CN纳米催化剂.通过调节前驱体的比例和热解温度,优化了制备Co-ZnO@CN纳米催化剂的条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Co-ZnO@CN纳米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考察了Co-ZnO@CN纳米催化剂的形貌和表面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组成.通过氧还原反应(ORR)测试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800℃,Co与Zn摩尔质量之比为1∶2时,所得到的Co-ZnO(1∶2)@CN-800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其起始电势和半波电势分别为0.90和0.78 V,此外,通过计算表明该纳米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氧分子还原过程遵循4e-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配离子(DPC)、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配离子(DPA)和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Ⅳ)配离子(DPN))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氧化鲁米诺而产生化学发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以DPC为例研究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托普霉素对该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血清中托普霉素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酸碱度和化学发光试剂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托普霉素浓度在6.0×10-8~2.0×10-6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5×10-8g/mL,对浓度为5.0×10-7g/mL的托普霉素溶液连续测定7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该方法用于血清中托普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手性伯胺为催化剂催化共轭不饱和三氟甲基酮与乙醛的不对称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光学活性的β-三氟甲基?-β-羟基-δ-戊内酯.合成过程中包含乙醛和共轭不饱和三氟甲基酮的不对称Aldol反应、氧化反应、碘内酯化以及脱碘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