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25℃时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五种聚乙二醇(PEG)、一种聚丙二醇(PPG)和三种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且在较低浓度时即可达极限吸附。当以g.g~(-1)表示吸附量时,各聚合物的极限吸附量相近。对于PEG系列和EO-PO嵌段共聚物系列,极限吸附时每个分子占据的面积与分子中所含EO数的关系为两条斜率相同的直线。由直线斜率和后一直线的截距可求得每个EO和PO所占的面积分别为26和2.9 nm~2。这些结果支持了分子以其EO和PO链节都平躺在表面上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5 ℃时Triton X-100和Triton X-305在46.6%NaNO_3水溶液/空气界面上的展开膜。根据表面压、分子面积和分子中乙氧基数目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界面分子模型。简言之, 分子的烷烃链伸进气相或油相, 分子中间的苯环平躺于界面, 而分子的乙氧基链则以一部分链节平躺于界面、其余的链节伸进水相的方式取向。平躺于界面的乙氧基链节的比例随表面压的增加而减小。这个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已知的实验事实, 而且可能适用于包括空气/水和油/水界面上的展开膜和吸附膜。 相似文献
3.
用原位聚合方法在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基体中合成聚苯胺(PAn),可形成均匀复合的SIS-PAn导电橡胶膜.成膜后紧朝玻璃的膜面导电,而朝向空气的膜面却绝缘.膜中PAn的含量只有5.8%(质量分数)或An/SIS的投料比为0.2时,导电复合物膜的表面电阻和导电率即可分别达到300Ω/□和0.07S·cm~(-1)分析了制备条件,包括PAn含量、酸量、氧化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模具材料等因素对SIS-PAn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测定了25℃时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五种聚乙二醇(PEG)、一种聚丙二醇(PPG)和三种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的吸附等温线。除PPG的等温线为S型外,其余的均为Langmuir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PEG系列和EO-PO嵌段共聚物系列都可得到极限吸附时的分子面积(A)与分子中所含EO数(n_(EO))的关系为不通过原点的曲线。当PEG分子量大到一定程度后,此A-n_(EO)关系即成近似于通过原点的直线。根据所得结果的分析,以及考虑了吸附水的影响,初步可得出分子是以平躺的方式被吸附的结论。文中还计算了吸附直由能,并对计算结果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7.
8.
测定了水面上六种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多元醇所成表面膜的π-A关系, 其中三种是Plaronie系列ABA型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在2×10~3-8×10~3之间), 三种是无规共聚的超商分于(分子量约为2×10~6)。结果表明, 在水相中有46%NaNO_3时, 成膜分子中的聚氧乙烯(EO)链将以一部分留在界面上其众部分伸入水中的方式取向;π越大, 挤入水面下的EO链节越多。聚氧丙烯(PO)链的情形也相似, 但远不如EO链那样易于挤离水面。根据这一模型, 并假定EO链和PO链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 即可将Triton型表面活性剂和聚丙二醇的表面膜的实验结果定量地与Pluronic共聚物和超高分子无规共聚物的表面膜性质联系起来。但当基底水相中无盐时, 成膜分于的EO链极易进入水相, 而且很可能拖带一部分PO链伸进水相; 也就是说, 这时EO链和PO链的行为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了, 这可以解释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