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然多糖海藻酸钠制备的水凝胶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组织相似性,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支架、抗菌材料及创伤敷料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在介绍海藻酸钠物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非共价键交联(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亲疏水作用等)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性能表征方法,最后讨论了制备方法及性能表征研究中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了均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乙酸乙烯酯共聚物(SA-g-PVAc)。使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手段对产物接枝度、溶解性能、分子量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相关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溶液pH对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为研究手段, 原位直观地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膜的络合程度和蛋白扩散情况. 通过分析pH值对微胶囊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结合不同种类细胞对环境pH的敏感特性, 确定了制备细胞培养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佳pH值. 结果表明, 当壳聚糖溶液的pH值由3.50增加到6.50, 微胶囊膜的络合深度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而微胶囊膜的膨胀性能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模型蛋白通过微囊膜的扩散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拐点均出现在pH=4.00和5.50处. 结合动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对环境pH耐受能力的考察, 确定制备微囊化动物细胞时, 微胶囊成膜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50; 制备微囊化大肠杆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00; 制备微囊化酵母菌时, 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4.50.  相似文献   
4.
细胞移植用微胶囊的制备材料与制备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5.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聚电解质微胶囊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天然多糖聚电解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能(包括凝胶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温和反应性);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强度性能和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微胶囊作为细胞载体在体内分泌治疗性物质(如:胰岛素、多巴胺)或分解代谢毒性物质(如:尿素),作为三维药物筛选系统、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工具,以及药物释放载体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天然多糖微胶囊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简称ACA微胶囊)为研究体系,建立了一种生理条件下ACA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破囊过程充分考虑了对囊内生物物质活性的保持.以微生物细胞PichiapastorisGS115和动物细胞L929为模型,以NaHCO3和Na3C6H5O7·2H2O为破囊液基本组分,考察了破囊液对ACA微胶囊的破囊效果及破囊过程对囊内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破囊操作可在30s内完成,破囊率为100%,微胶囊膜完全溶解,破囊后细胞存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膜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乳化/内部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重点考察了成膜反应过程中影响微胶囊膜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实验发现,壳聚糖分子量低于100000,成膜反应时间高于15min,壳聚糖溶液pH值在6.0左右时制备的微胶囊膜强度较高.初步探讨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两种高分子发生聚电解质络合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蛋白、多肽类高值生化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并用于临床[1].但目前存在产物分离、纯化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研制一种无需分离纯化、低成本的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作为基因工程药物释放系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例如将基因工程微生物包埋在具有半透性高分子膜的微胶囊中,口服后微囊化活细胞在肠道内生长并分泌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工程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2]).本文以酵母菌Pichia pastoris GS115为模型菌株,以海藻酸钠-壳聚糖(A lginate-chitosan,AC)微胶囊为载体,考察了AC微囊化酵母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形态、膨胀性能、酵母菌存活率及小鼠口服后肠道黏膜粘附性能,初步证明AC微囊化基因工程酵母菌作为肠道生化微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