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0篇 |
物理学 | 8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律,以周期律为基础提出了反映元素内在联系的周期表,自此以后,不断地有人提出各种类型的周期表,到目前为止,发表了的周期表不下170种。把它们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六种类型:1.短表:不超过九个族次的周期表,以门捷列夫式短表为代表。2.长表:不超过十八个族次的周期表,流行最广泛的维尔纳式长表。3.特长表:不超过三十二个族次的周期表,其中以玻尔塔式周期表最普遍。4.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元素顺着螺线或圆周依原子序增加次序排列,具有代表性的表格如 S.T.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Na_2[Fe(CN)_5L]·mH_2O及Na_3[Fe(CN)_5L′]·nH_2O(L=NO~+、N_2H_5~+、onH~+, L′=NH_3、H_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Ⅱ)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_4[Fe(CN)_6]和Fe_2[Fe(CN)_6],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5.
6.
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与醋酸钴在低热温度下的固-固相反应张卫华*忻新泉(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黄石435002)(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关键词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醋酸钴,固-固相反应,动力学1996-08-04收稿,1997...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丁二胺作为模板剂合成了钴的有机二膦酸超分子化合物[NH3(CH2)4NH3]Co(hedpH2)2(H2O)2 [hedpH4 = 1-羟亚乙基二膦酸, CH3C(OH)(PO3H2)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结构解析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8H30N2CoO16P4,Mr = 593.15,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 = 16.128(2), b = 12.427(1), c = 12.610(2) ? b = 121.389(9), V = 2157.3(4) 3, Z = 4, Dc = 1.826 g/cm3, m(MoKa) = 1.172 mm-1, F(000) = 1228。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 = 0.0285, wR = 0.0747。该化合物的结构包含单核的Co(hedpH2)2- 阴离子,阴离子之间通过氢键连结形成具有空隙的三维超分子骨架结构,双质子化的丁二胺分子位于空隙中。 相似文献
9.
CuXP(p OCH3Ph) 3]4·1 .5CH3OH (X =Br,I)的合成和Cu4Br4C85.5H90 O1 3.5P4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方晶系 ,空间群为R3,晶胞参数为 :a =2 3.959(2 ) ,c =2 6.376(4) ,γ =1 2 0 .0 0°,V =1 31 1 2 (3) 3,μ(MoKα) =2 .92 1mm- 1 ,Z =6,Dc=1 .543g .cm- 3,F(0 0 0 ) =61 62 ,R =0 .0 4 1 9,wR =0 .0 792 .可观察衍射点 471 3个 (I 2σ(I) )。该分子中 4个Cu原子和 4个Br原子构成立方烷结构 ,每个Cu与 3个Br原子 ,1个P(p OCH3Ph) 3中的P原子形成畸变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10.
室温下Pb(OAC)2·3H2O,KNCS,和1,2-双(4-吡啶基)乙烷在甲醇中反应生成了八员环支撑的层状配位聚合物犤Pb(NCS)2(bpea)犦n。三阶非线性Z-扫描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非线性折射行为:其非线性吸收系数α2=1.1×10-11m·W-1,非线性折射系数n2=6.055×10-18m2·W-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