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化学   1115篇
晶体学   81篇
力学   137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418篇
物理学   10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喷雾干燥处理的偏钨酸铵为前驱体, 采用CH4/H2为还原碳化气氛, 利用固定床气固反应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碳化钨(WC)粉体. 然后通过浸渍法制备了Pt/WC粉末催化剂. 通过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Pt/WC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Pt颗粒平均直径约为13.5 nm, 且均匀分散在介孔结构WC载体上. 采用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等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Pt/WC粉末微电极对电化学析氢过程的电催化行为. 结果表明, 该电极对析氢反应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通过测试和计算, Pt/WC粉末微电极的Tafel方程中的a值为0.292 V, 属于低超电势析氢材料, 析氢交换电流密度为4.42 mA·cm-2, 与铂电极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当超电势为250 mV时, 其析氢反应的活化能为26.20 kJ·mol-1.  相似文献   
992.
孙佶  马伯强 《中国物理 C》1988,12(4):493-500
本文探讨核内核子间的夸克交换机制所能给出的结果.计算了一核子与其周围核子发生波函数重叠及夸克交换的几率;并:(a)算出L-A深度非弹性结构函数,与实验符合较好.(b)给出对多夸克集团模型一种可能的解释.(c)算出核内核子平均半径增大的数值.(d)预言了全核的"夸克传导性"的存在.(e)显示了夸克与强子描述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993.
本实验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分析了18个不同含汁量酒样的乙醇,总酸,挥发酸,固定酸,干浸出物,pH值,灰份,灰份碱度,总酚,甘油,钾,钠,镁,干浸出物与甘油比,Q值,修正干浸出物共17个变量。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利用逐步判别方法,得出了葡萄酒中原汁含量种逐步别方法的判别函数和回判结果。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离子液体EMimBF4中硝基苯在微铂电极上的选择性电还原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硝基苯在铂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为双分子八电子三步骤电化学过程: 第一步反应为准可逆单电子转移步骤, 产生阴离子自由基; 第二步为二电子转移步骤, 并伴有随后的双分子不可逆自由基偶合反应和快速质子化及脱水反应, 主要产物为氧化偶氮苯; 第三步是二电子转移产生偶氮苯的过程. 通过控制电位, 可以选择性地合成氧化偶氮苯和偶氮苯; 在EMimBF4中, 硝基苯和水的浓度变化对电化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5.
Molecular dynamics computer simulation has been carded out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nanoparticles with 331 to 2133 Fe atoms or with diameter from 2.3 to 4.3 nm. The core of liquid nanodroplets has the similar structure of the bulk molten iron liquid that has an average coordination number around 10.5 and the packing density around 0.45, although the closest Fe-Fe distance is slightly longer in the bulk liquid. Most of the iron nanoparticles formed from the cooling of molten nanodroplets have the same body center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as it was observed in the bulk under the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Lattice contraction was observed for iron nanoparticles. An amorphous solid and an HCP like solid were obtained accidentally during the quenching runs on Fe331 nanoparticl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ron nanoparticles such as molar volume, dens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melting point, heat of fusion, heat capacity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imulation. The dependenc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n the nanoparticle sizes was addressed.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了在苯乙烯不外加乳化剂的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王冠醚18-冠-6对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影响。发现18-冠-6能起到相转移催化作用,并提出两相粒子成核机理,对实验结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7.
硫酸铵-碘化钾-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萃取分离法主要是采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作萃取溶剂,有的反应速度慢,传质速率低,分配比较小而需要在振荡器上进行较长时间振荡或多次萃取才能达到定量萃取的目的。均相萃取、异相分离萃取体系可以克服异相萃取分离技术中的一些缺点而受到重视[1,2]。本文以乙醇为萃取溶剂,均相萃取、异相分离Pd(Ⅱ)。试验表明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分相过程中,Pd(Ⅱ)与I-开成的PdI42-与质子化乙醇(C2H5OH2+)形成电中性的缔合物(C2H5OH2+)2·PdI42-被乙醇相萃取,能使Pd(Ⅱ)从Fe(Ⅲ)、Al(Ⅲ)、Zn(Ⅱ)、Mn(Ⅱ)、Ni(Ⅱ)、Cr(Ⅲ)、Co(Ⅱ)…  相似文献   
99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流化床垃圾焚烧炉过热器的烧结积灰内部各部分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积灰中富含钙和硫,主要的矿物成分是CaSO4。烧结积灰沿生长方向可分为根部和生长段,根部中元素钙和氯的质量分数高于生长段,而硅和铝的质量分数明显小于生长段,根部内层碱金属钠、钾的质量分数较高,含碳量也很高。积灰根部的结构较生长段致密,密实的根部内层主要是凝结沉积以及亚微小颗粒热迁移共同作用形成的,过渡层和生长段的形成主要是惯性沉积和气固高温反应共同作用下长时间烧结的结果,熔融相和化学反应的共同作用是烧结积灰生成生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99.
用磁测量和穆斯堡尔谱研究了YTi(Fe_(1-x)Si_x)_(11)(x=0.0~0.1)合金的结构和磁性。当x<0.07时,Si原子优先占据8j晶位;而当x>0.07时,Si原子除了占据8j晶位外,也开始占据8f晶位。在所研究的硅浓度范围内,Si原子不占据8i晶位。合金的居里温度随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x=0.05~0.08范围内出现不明显的极小值,而后略有增加。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晶各向异性场都随Si含量增加而减小。Si原子的加入也使晶胞体积收缩。  相似文献   
1000.
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及其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平  张磊  杨敏  汪洋 《燃料化学学报》2006,34(3):280-284
利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对高炉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可测参数(R)表达的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关系式。并对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表观反应活化能和有效扩散活化能及反应过程中各步骤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焦炭与CO2的反应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24.5kJ/mol,有效扩散活化能ED=642.4 kJ/mol;界面化学反应的阻力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残余灰层内的内扩散传质阻力相对比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3)焦炭溶损反应在低温区主要受内扩散控制,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由外扩散、化学反应和内扩散三步控制;当进入高温区,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