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3篇
化学   1069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人血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载体蛋白,能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结合。人血白蛋白主要有两个药物结合位点,位点I和位点II,其中位点II的柔性较大,对药物分子的亲和性较高。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基于12种结合于位点II的小分子-人血白蛋白晶体结构,分析了相互作用能,发现12种分子的结合以疏水作用为主,静电作用为辅。进一步采用丙氨酸扫描和结合能评价,分析结合部位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探究结合模式的规律性,发现从位点入口到空腔内部存在静电、疏水和杂合的三层相互作用分布,共同形成了稳定的分子结合。最后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了L-色氨酸的结合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人血白蛋白药物位点II的小分子结合模式,为基于位点II的药物和分离配基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结果表明,DCHP可以诱导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且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随着DCHP浓度增大,BSA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常数表明,DCHP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相结合;同时DCHP与BSA只有1个结合位点。位点实验结果显示DCHP与BSA在位点Ⅰ结合。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结果进一步证实DCHP改变了BSA的构象。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DCHP与BSA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与光谱学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3.
以溴代硅胶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在改性硅胶上经二步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内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C18)、外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水解得到表面含大量二醇基的新型反相限进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TGA)对其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反相限进材料的吸附性能,其对磺胺二甲氧嘧啶和土霉素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02和4.80mg/g。结合固相萃取(SPE)评价其对大分子蛋白质的排阻性能,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排阻大分子模型,排阻能力达90%。将其用于牛奶中土霉素的分离富集,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土霉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19%,相对标准偏差为3.03%。有望将新型反相限进材料和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分析系统结合应用于生物样品的处理和检测。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戊二醛法合成免疫磁球(IMMs),采用荧光电镜、透射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表征。合成的IMMs为单分散的球形结构,粒径约为510 nm,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0.44 emu/g)。基于此,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蛋白质模型,建立了免疫亲和富集-荧光光谱法用于目标蛋白质的分离与检测。考察并优化了影响免疫亲和富集的因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IMMs对目标蛋白质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07.7μg/g,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将该方法应用于人血清基质中BSA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不低于89.3%,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得分离后的BSA纯度较高。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选择性分离与检测。  相似文献   
995.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 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丁香酚(Eug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的非酶糖基化孵育体系中,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EO对LDL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末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对末期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CEO分析发现,CEO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丁香酚。通过多光谱和分子对接对丁香酚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 UV-Vis)光谱表明丁香酚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生蓝移,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9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丙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由于两者的相互反应,导致BSA的荧光有显著猝灭,且证明这一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其结合点数(n)约为2。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相关热力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苯丙胺和BSA相互作用的焓变(ΔH)和熵变(ΔS)均大于0,可推断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从同步荧光光谱可知:由于两者之间的反应,BSA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其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特征峰均产生紫移现象,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减弱,疏水性增强,并推测苯丙胺与BSA的结合点位于色氨酸残基上。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山姜素猝灭BSA为静态猝灭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山姜素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考察了Mg2+、Ca2+、Zn2+、Cu2+等金属离子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力为山姜素与BSA的主要结合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山姜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0为4.07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山姜素对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产生了影响,使其疏水性增强,而对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糖精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糖精钠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的位点更靠近色氨酸;金属离子对两者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头孢哌酮钠(CPZ)和盐酸环丙沙星(CPFX)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药物与HSA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H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药物与HSA结合位点数约为1;CPZ与CPFX间存在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使药物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值降低。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形成了非电活性的的超分子化合物,使得溶液中游离的药物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