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化学   337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4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发现了团簇六边形斑图。运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此斑图中单个团簇的三种等离子体参数:分子振动温度、分子转动温度以及电子的平均能量随空气含量的变化。实验通过测量氮分子光谱并采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 3Πg)计算了振动温度;同时采集氮分子离子(N+2)的第一负带系(B 2Σ+uX 2Σ+g)计算转动温度。利用氮分子离子391.4 nm和激发态的氮分子337.1 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之比,作为研究电子平均能量的变化的依据。结果显示,当混合气体中空气含量从16%逐渐增大到24%时,三种等离子体参数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2.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La2O3催化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稀土La2O3催化剂对CO进行了催化还原脱硫反应. 考察了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催化作用下,催化剂组成随反应温度和放电电压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常规催化作用下的不同之处.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较低(<377 ℃)时,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催化剂组成的影响作用明显; 反应温度较高(>377 ℃)时,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仅影响催化剂各组分的含量. LaOOH的生成是La2O3催化剂活性组分生成的关键步骤,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存在一最佳放电电压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一套针板电极交流放电微等离子发生装置,以氮气作为载气,甲烷为分析气体,放电电压为1.32 kV, 放电距离为3 mm, Pt丝和Pt/MWNT复合纳米粒子修饰FTO电极为放电电极,放电频率为30 kHz,功率消耗为13 W,利用发射光谱法检测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用于在室温下检测甲烷气体。在交流电压下,检测到甲烷的谱线有CH,C2和Hα,以C2谱线作为甲烷分析线,发现C2谱线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5%~4.0%(φ)的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S/N=3)为0.19%。以Hα谱线为分析线,Hα谱线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1%~3.0 %(φ)范围内呈线性, 检测限(S /N=3)为0.03%(φ)。对于3.2%的甲烷气体,平行测定11次,在Pt/MWNT/FTO电极上以C2谱线为分析线和以Hα谱线为分析线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3%和1.9%。说明Pt/MWNT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提高了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精密度。以空气混合气体为稀释气体,甲烷气体放电行为与纯氮气中放电行为有较大差异,C2峰消失,只有Hα峰存在。Hα峰强度与甲烷浓度在0.5%~4%范围内有线性相关性。与其他的光发射光谱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装置尺寸小,制备简单且在室温下操作。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获得可燃气体的放电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进一步揭示等离子体助燃作用下燃料在稀燃状态的点火与燃烧特性,在常压下以氩气作为载气对预混的甲烷和空气进行放电研究。实验基于平行板电极射频(13.56 MHz)介质阻挡放电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首先在常压下对体积分数为90%氩气/10%空气的混合气体开展放电研究;再在90%氩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空气含量并加入与之能形成燃烧化学当量比Φ=1的甲烷,氩气/甲烷/空气的混合气体同样能实现稳定而均匀的放电;最后分别在90%氩气含量不变,甲烷和空气在当量比为Φ=0.4~1.9六种情况下进行放电实验。由光谱仪记录不同放电工况下的发射光谱信息,诊断反应产物类型,利用观测到的氮分子第二正带系(0-2)380.4 nm和(1-3)375.4 nm处的发射谱线,与自编程序计算的模拟谱线拟合,得出分子转动温度(即气体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拟合模拟光谱与实验所测发射光谱的方法推测分子转动温度,进而获得气体的平动温度,氩气/空气放电的气体温度可达到1 150 K,氩气/甲烷/空气Φ=1时放电气体温度升高到1 390 K;甲烷与空气形成不同当量比时,所测等离子体气体温度相对于90%氩气/10%空气混合气体温度的温升在70~240 K范围变化;由光谱信息观测到CH,H,OH和CH2O等活性粒子的存在以及气体温度的升高,表明可燃成分混合气在射频电场放电作用下发生等离子体燃烧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化学热。  相似文献   
995.
陈进  韩绍昌  范长岭 《人工晶体学报》2014,43(10):2528-2533
以价廉、低毒的无机盐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简易可行的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RD、SEM、EIS及恒流充放电测试考察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对试样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P-k30为表面活性剂所合成的试样颗粒均匀细小、形貌较规则且单分散性良好;该试样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1C的放电比容量为155.7 mAh/g,3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依然能保持112.4 mAh/g,明显优于其它分子量PVP所制备的试样.  相似文献   
996.
在1600℃、50 MPa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出了CNTs/B4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CNTs添加量对B4C烧结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当CNTs含量为1wt;时,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分析认为,适量的CNTs有利于烧结过程中粉体的滑移,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度,而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位阻效应显著,使得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光谱学方法,对针-水电极和针-板电极直流辉光放电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种装置产生的放电都有明显的分区现象, 从阴极到阳极分别为负辉区、阴极暗区、正柱区和阳极辉区。针-板电极放电中可以清晰地观测到阳极暗区, 而针-水电极放电阳极暗区不明显。对比两种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发现放电电压均随电流增大而减小,但相同电流下针-水电极间的电压大于针-板电极间的电压。由于伏安特性具有负斜率,且放电电流密度介于10-5~10-4 A·cm-2,说明两种装置中的放电均处于正常辉光放电阶段。在正常辉光放电的范围内比较两种放电的发射光谱, 发现发射光谱中都包含N2的第二正带系(含波长为337.1 nm的谱线)和N+2的第一负带系(含波长为391.4 nm的谱线),但相对强度不同。利用光谱学方法对放电发射谱的谱线强度比I391.4I337.1和振动温度进行了空间分辨测量,发现相同位置处针-水电极放电的谱线强度比要比针-板电极放电的大,并且相同位置处针-水电极放电的振动温度高。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光谱法, 研究了氩气/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蜂窝斑图形成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放电经历六边形点阵斑图及疏密点同心圆环斑图后,形成了蜂窝斑图。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氩原子763.26 nm(2P6→1S5)与772.13 nm(2P2→1S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和氩原子696.57 nm(2P2→1S5)谱线的展宽,分别研究了上述三种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结果发现:蜂窝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激发温度均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相应的温度,但其电子密度却比后者的电子密度低。实验还通过电容法,测量了放电斑图的放电功率,发现蜂窝斑图的放电功率远远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的放电功率。工作结果对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自组织斑图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设计了水电极放电装置,在空气/氩气混合气体中实现了大面积沿面放电。采用发射光谱法,对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和电子激发温度等随气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出氮分子的振动温度;使用Ar 763.51 nm(2P6→1S5)和772.42 nm(2P2→1S3)的两条发射谱线的强度比得到电子激发温度;通过氮分子离子391.4 nm和氮分子337.1 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之比得出了电子的平均能量的变化。实验研究了发射光谱随气压的变化,发现其强度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强,且其整个轮廓和谱线强度之比也发生变化。随着气压从0.75×105Pa升高到1×105Pa,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能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王小怀 《广西物理》2005,26(1):49-51
通过测量干电池内阻随放电电流的变化关系,分析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内阻过程中出现异常值的原因并指出克服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