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0篇
  免费   1390篇
  国内免费   2568篇
化学   3538篇
晶体学   335篇
力学   1965篇
综合类   170篇
数学   209篇
物理学   270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用400MHz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氢谱首先对2G/TMEDA体系下均聚的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橡胶进行了微观结构的分析,进而对不同调节体系下共聚的丁戊橡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不同调节体系下的丁戊橡胶的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解决了丁戊橡胶复杂的微观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72.
介绍了磁敏传感器综合实验仪的研制、仪器构成、实验内容与创新特点. 通过对几种传感器及磁编码器的特性测量,展示以磁敏感为转换机理的系列传感器的属性与特点,将传感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基础实验有机融入基础教学实验,使物理基本原理与信息检测、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自然地衔接.  相似文献   
973.
以传能线密度为30 keV/μm的12C6+离子束辐照人类肝L02细胞, 利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了以DNA链断裂为生物终点的DNA辐射损伤效应。 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 主要检测尾部DNA(TDNA%)、 彗星全长(CL)、 尾长(TL)、 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等指标,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绘制并拟合TM\|剂量曲线。 结果显示, 辐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L02细胞彗星图像各指标的增大, 且TM值与剂量线性正相关。 说明12C6+离子束对DNA有较强的致损伤效应, 且与剂量正相关。 研究为正确评价重离子对人体正常组织的辐射风险及危害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974.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先进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我国农业良种和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研究及其产业化发展, 大幅度提升我国生物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地作用, 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主办,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承办,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原子核理论中心"资助下, 于2007年10月29-30日在兰州召开了"2007年全国离子束辐射育种机理及应用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975.
铋基卤化物材料因其无毒和优良的光电性能而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iI3作为一种层状重金属半导体,已被用于X射线检测、γ射线检测和压力传感器等领域,最近其作为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材料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简单的气相输运沉积(VTD)法,以BiI3晶体粉末作为蒸发源,在玻璃基底上得到高质量c轴择优取向的BiI3薄膜。并通过研究蒸发源温度和沉积距离对薄膜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分析了BiI3薄膜择优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VTD法制备的BiI3薄膜属于三斜晶系,其光学带隙为~1.8 eV。沉积温度对薄膜的择优取向有较大影响,在沉积温度低于270 ℃时,沉积的薄膜具有沿c轴择优取向生长的特点,超过此温度,c轴择优取向生长消失。在衬底温度为250 ℃、沉积距离为15 cm时制备的薄膜结晶性能最好,晶体形貌为片状八面体。  相似文献   
976.
977.
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的核心单元之一.从催化裂化尾气中分离出来的碳四馏分富含许多的不饱和烯烃,如1-丁烯、顺、反式-2-丁烯以及少量的1,3-丁二烯,这些不饱和烯烃可以通过后续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上述工艺过程对原料中1,3-丁二烯的含量(<100~200 ppm)有严苛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对碳四馏分中的1,3-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单烯烃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得到的单烯烃可能发生深度加氢得到副产物丁烷.因此,开发高效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对碳四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1,3-丁二烯加氢反应可以作为模型反应,用来考察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基于此,该反应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有关1,3-丁二烯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极少.仅有关于1,3-丁二烯加氢作为模型反应的综述报道.本文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1,3-丁二烯加氢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综述,特别是包括Pd,Pt和Au等的单一贵金属催化剂.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固体催化剂构效关系,包括活性金属尺寸效应、晶面和形貌效应以及载体效应(晶相、孔道和酸碱性);(2)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如单原子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金属-离子液复合催化体系以及载体的形貌调控;(3)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失活机理.提出了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高性能催化剂开发面临的挑战,并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随着纳米技术和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快速发展,对贵金属活性组分进行原子层面上的调控(包括形貌、尺寸以及单原子配位环境等)已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研制出一类新型高性能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从而实现高转化率条件下高附加值单烯烃的定向转化.此外,载体的酸碱性和孔道结构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调节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8.
针对传统暂堵酸化用暂堵剂颗粒耐酸性差、降解性差和除堵工艺复杂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降解暂堵剂CQZDJ。考察了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对CQZDJ凝胶强度和降解性的影响;通过FT-IR、TGA、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在长8区块的环平81-8实验井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CQZDJ凝胶强度及降解时间与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成正比关系,且降解时间可控;降解性实验表明CQZDJ在(1%~10%)HCl溶液、水、(2%~10%)NaCl溶液中均可在4 d内完全降解,具备良好的降解性能,对地层伤害小;SEM照片显示CQZDJ的降解过程是从初始三维网状结构逐渐崩解为层状结构,最终降解为无规则线性小分子链的过程;暂堵后现场流压上升6.3 MPa,日产油由3.87 t/d增产至5.22 t/d,实现了储层的有效改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9.
采用乙醇和水从天然冬虫夏草里提取出6种不同组分,通过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模型,评价包括原料在内的7种组分对小鼠肠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各组分均能提高胸腺指数,减缓脾脏肿大,且能提高小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增加IgA分泌细胞数量、sIgA含量、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TGF-β3)含量及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冬虫夏草能够通过修复紧密连接和调节Th17/Treg平衡来修复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道损伤,为更好利用冬虫夏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0.
在托卡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未来聚变堆稳态长脉冲运行至关重要。HL-2A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偏滤器位形的非圆截面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撕裂模是托卡马克中的一种基本的电阻磁流体不稳定性,它可以改变磁场的拓扑结构,形成输运短路,甚至会触发大破裂。高能量离子在燃烧等离子体和各种外部辅助加热过程中是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目前,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关系、该物理过程导致高能量离子损失的物理机理等,并且还没有完整的关于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共振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工作。因此,本综述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回顾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2)基于HL-2A实验,从数值模拟的角度讨论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共振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以及其导致高能量离子损失的物理机制;3)展望未来聚变堆中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