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2725篇
化学   2923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62篇
综合类   69篇
数学   183篇
物理学   200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阎波 《光谱实验室》2012,29(4):2477-2483
研究了冷冻-解冻处理对A1CI3溶液团簇结构和AICl3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AICl3溶液冷冻-解冻处理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发现AICI3溶液经冷冻处理后,电导率有明显增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冷冻前后AICI3溶液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A1C13溶液经冷冻-解冻处理后,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变弱,配位诱导作用降低,静态猝灭作用变小,这种相互作用变弱的效应是由于水的分子团簇结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92.
对有机锌试剂参与的Negishi偶联反应机理进行了简要概述,并详细综述了Negishi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Pd、Ni催化剂以及新型Fe、Co催化剂参与的Negishi偶联反应。展望了新型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利用过渡金属盐与3,4,5,6-四氟邻苯二甲酸(TFPT)、1,3-二(4-吡啶基)-丙烷(DPP)和1,4-二(1,2,4-三氮唑)-1-丁烷(BTB)经水热法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M(TFPT)(DPP)]·H2O}n(M=Cd(1),Ni(2)),{[Cd(TFPT)(BTB)0.5]·2H2O}n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2具有相似的一维链结构。中心金属离子表现为扭曲的[MO4N2]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具有二维结构。中心金属离子表现为扭曲的[CdO5N]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3分别在424 nm、442 nm处出现来自于配体的荧光发射,对应于配体的π*-π的跃迁,配合物2在356 nm处有非常弱的荧光发射。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13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通过荧光的猝灭机理,它们都能选择性检测Fe3+离子。  相似文献   
94.
过渡金属氧化物(MO)可以显著影响聚磷酸铵(APP)的热分解过程,进而改善APP复配膨胀阻燃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效率。将ZnO、Fe2O3、TiO2掺入到APP中,采用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考察了3种MO对AP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相互作用过程中金属原子和磷原子化学结合状态的变化以及高温热分解产物的物相结构。TGA和XP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MO可降低APP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并催化APP释放NH3和H2O,而在热分解后期由于金属磷酸盐的形成可显著增加APP的高温残留量。3种MO催化APP热分解脱NH3和H2O的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nO>Fe2O3>TiO2,而对APP凝聚相热分解P-O产物的交联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Fe2O3>ZnO>TiO2。XRD结果显示,ZnO在高温下与APP反应生成了Zn(PO3)2晶体,而Fe2O3和TiO2与APP反应分别生成了Fe4(P2O7)3和TiP2O7晶体。  相似文献   
95.
采用简单的热解-硫化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富氮掺杂碳空心纳米笼(NC)负载双元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CoNixSy)的复合材料 CoNixSy/NC。该策略以丁二酮肟镍为镍源,增加了活性位点,同时前驱体 ZIF-8@Ni-ZIF-67的核壳结构为空心碳纳米笼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这种独特的负载多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的中空结构使CoNixSy/NC作为电极材料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更高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 A·g-1时比容量为629.2 F·g-1),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 A·g-1下1 000次循环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为93.4%)。当将其进一步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后,在1 A·g-1下可提供207.2 F·g-1的比电容,1 000圈循环稳定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5.36%。  相似文献   
96.
为了提高BaTiO3粒子在含水复合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能力,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在不引入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仅通过对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的调控获得了新颖形貌的钛酸钡粒子。通过借助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接触角(Contact Angle)测量等手段对粒子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发现:该粒子为高纯四方相枝晶簇结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且在含水复合弹性体中对电场具有优良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研究了TinO2和TinO2-(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磁性.结果表明,两个氧以分离的原子状态吸附在金属团簇的表面,呈现出以一个钛原子为中心的O-Ti-O的相邻吸附形式.中性团簇和阴离子团簇的能量最低结构相似.稳定性分析表明TinO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特别是TiO2和Ti7O2.此外,详细讨论了团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能、电子解离能和能隙.基于最低能量结构,讨论了团簇的磁性,发现电荷从Ti原子向O原子转移,并且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TinO2的Ti-3d、Ti-4s和O-2p轨道.磁性团簇中反铁磁序占据主导,磁矩主要来源Ti-3d电子的贡献,而两个氧原子的贡献非常小.  相似文献   
98.
利用配体1,5-二(3-羧基吡啶基)-N-甲基二乙胺(L)合成2种稀土金属配合物{[La2L4(H2O)2](ClO46·6H2O}n1)和[Nd2L4(DMF)6(H2O)2]2(ClO46·4H2O(2)。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4966(3)nm,b=1.5597(4)nm,c=1.9568(4)nm,α=86.776(6)°,β=77.723(7)°,γ=87.168(7)°,Z=2。在配合物1中,一对La(Ⅲ)原子被2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进一步被羧基连接,从而形成平行于c轴的一维链。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包含着由氢键连接的6个H2O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簇。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08(4)nm,b=1.3541(5)nm,c=2.975(1)nm,α=94.390(8)°,β=91.720(7)°,γ=95.230(4)°,Z=2。配合物2中4个羧基连接一对Nd(Ⅲ)原子,形成四轮状结构,其中2个羧基采取syn-syn双原子桥联模式,而其余2个羧基则采取单原子桥联模式。  相似文献   
99.
刘蕾  刘劲刚 《化学进展》2013,(4):563-576
人工光合成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启发而兴起的前沿科研领域,对于新型能源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关键化学过程出发,介绍了人工光合成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着重阐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在人工光合成各半反应(水的光催化氧化分解与CO2的还原转换)中的应用。其次,分析整理了近期国内外重点研究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的种类,评价了各类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由其组成的不同光催化体系的特点和催化性能的差别,讨论了部分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优化其催化性能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在人工光合成领域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
2种茂金属催化剂及1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分别被固载于经过甲基铝氧烷处理后的α-Ti(HPO42微球表面,制备得到3种微球负载型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3种负载型催化剂均表现出比硅胶负载型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2种茂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在乙烯、丙烯聚合反应中的活性分别高达6.8×107 gPE·(molZr·h)-1和5.0×107 gPP·(molZr·h)-1,所产生的烯烃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2.3),表现出良好的单中心催化特性,而且丙烯聚合产物的等规度高达96.5%。负载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乙烯聚合反应中的活性稍低,但也能够达到8.3×106 gPE·(molFe·h)-1。3种负载型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产物均成微球型,能够很好地复制载体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