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能消除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差异带来的影响,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构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多粒度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利用C2R模型判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有效性,利用"投影"分析非有效DMU的成因,利用改进的DEA模型确定创新能力相对有效的企业创新资源投入产出的"扩大系数";以某地区5个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为例,利用该方法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效和非有效DMU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价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2.
基于粒度的多方法评价结论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多方法评价结论粒度一致的概念,定义了多方法评价结论粒度一致的粒度计算公式,运用粒度计算公式对一个评价问题的结果进行了粒度一致性分析.  相似文献   
93.
根据单向S-粗集内(外)边界的定义,引入了外边界熵的概念,将外边界熵与知识粒度结合进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单向S-粗集粗糙性的度量方法,讨论了这一度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和实例可以看出,这一新的度量方法可以用来更合理、更精确地度量单向S-粗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4.
2005年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7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发布的纳米材料标准,7项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包括一项术语性标准、两项检测方法标准和4项产品标准,分别是:《纳米材料术语》(GB/T19619—2004)、《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射线小角散射法》(GB/T13221—2004)、  相似文献   
95.
稀土氧化物LSCO/YSZ的XRD和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Sr掺杂量的钙钛矿氧化物La1-xSrxCoO3材料。测试了该材料的XRD和XPS谱,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Lz1-xSrxCoO3材料平均晶粒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Sr掺杂量的La1-xSrxCoO3阴极材料表面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在900-1200)时,平均晶粒度较大,有利于形成多孔电极。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La(3d5/2),Co(2p3/2)的结合能下降,氧空位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6.
超细钛硅分子筛粒径的激光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试样浓度、超声波强度、分散时间及分散剂的加入对钛硅分子筛粒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浓度低或高,粒度测定结果偏大;超声波强度的增大和超声波分散时间适当的延长有利于粒子的分散,也有利于粒度的准确测定;加入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后,测试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7.
通过硝酸和草酸混合溶液对草酸铈沉淀进行淋洗或浸泡,结合缓慢升温灼烧,可以获得大粒度和高表观比重的氧化铈。考察了不同酸度、加酸方式、焙烧时间和温度条件对材料的粒度和表观比重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影响,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采用5 mol.L-1硝酸和10 g.L-1草酸的混合溶液对草酸铈样品进行淋洗,并将淋洗滤液循环使用,草酸盐再经缓慢升温灼烧,可稳定获得粒度大于20μm、表观比重高于1.9g.cm-3的氧化铈产品。与其他工艺相比,本方法简便易行,具有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8.
自悬浮定向流技术中铜纳米微粒的粒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铜纳米微粒,根据TEM的行貌像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标定,并结合样品制备的条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以方便地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铜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冷却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1 200℃下微粒平均粒径随惰性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减小,而在1 300℃时惰性气体压强对微粒平均粒径的影响不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
高斯场下形体影响因子的动态特征以及微扰方程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伟  吴大建 《光学学报》2003,23(10):261-1265
为解决微粒形体变化对微粒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半椭圆模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高斯分布散射场下任意形体微粒散射的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影响因子与形体特征参量和微粒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求得了其影响因子数值解的分布。基于对影响因子数值解分布动态特征的讨论,拟合得到了高斯分布散射场下任意形体微粒影响因子函数解的解析式,由此提出了对任意形体微粒特征分布概率函数微扰方程的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大粒度微粒形体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的修正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00.
Monosize, 1.6 μm, magnetic beads of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 [M-poly(GMA)],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Fe3O4 nano-powder. Monosize M-poly(GMA) bea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welling tests, density measurement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groups of M-poly(GMA) beads were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 The M-poly(GMA) beads are highly uniform in size and have a spherical shape and non-porous structure. Polydispersity index (PDI) of M-poly(GMA) beads was calculated to be around 1.008. The hydrated density of the M-poly(GMA) beads measured at 25 ℃ was 1.14 g/cm^3. The content of oxirane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poly(GMA) sample was found to be 3.46 mmol/g by using perchloric acid titrati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M-poly(GMA) beads was determined to be 3.2 m^2/g. The equilibrium swelling ratio was 52%. The volume fraction of magnetite nanopowder in the M-poly(GMA) beads was found to be 4.5%. The g factor, tha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quant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lecules in which the unpaired electrons are located, was found to be 2.28 for M-poly(GMA).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t resonance was calculated to be 2055 Gs which was found sufficient to excite all of the dipole moments present in 1.0 g of M-poly(GMA) s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