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2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0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7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Hydrophobic nanochanne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geological phenomena and exhibits impressive applications due to both its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and great ability to transport hydrophobic molecules,including various oils and gases. Based on theoretical modeling, we herein reveal that the amphipathic Janus nanoparticles have a large probability to self-assemble into uninterrupted hydrophobic nanochannels inside the aqueous nano-space, although there are large portions of the Janus nanoparticles to be hydrophilic. The key to this observation is the attractions between the hydrophobic regimes on neighboring amphipathic Janus particles through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in aqueous nano-space. More surprisingly, the permeation efficiency of hydrophobic molecules through the uninterrupted hydrophobic channel in Janus particles aggregate is even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ggregate of hydrophobic particles. We note that the proposed amphipathic Janus particles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s by the water since the hydrophilic regimes still remain a strong particle–water interaction. We also note that most natural subsurface rocks are not completely hydrophobic or hydrophilic but have complex surfaces with inhomogeneous wetting property. Our work therefore provides a detailed molecular 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underground strata as well as the new insight for constructing the artificial hydrophobic channel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design of proppants to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the unconventional oil/gas.  相似文献   
82.
利用丙酮-乙腈-正庚烷-磷酸盐溶液提取家兔血浆中游离棉酚,建立家兔血浆中棉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00mm,5μm)柱,流动相为V(甲醇)∶V(1%H3PO4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5nm。棉酚在0.66~3.3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7%~96.3%;日内、日间RSD分别为0.7%~1.4%和3.7%~7.4%。可用于棉酚生物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3.
两种蒙药无机锗和有机锗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姚军  李久明  张力 《光谱实验室》2004,21(6):1206-1207
本文采用方波极谱法 ,在 p H=1.30的 H2 SO4和 3,4 -二羟基苯甲醛 (DHB)的底液中 ,获得无机锗的方波极谱波 ,峰电位为 Ep=- 0 .5 2 V,在浓度 2 .8× 10 -5— 2 .8× 10 -3 mol/ L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 ,方法简单。本法用于蒙药中无机锗和有机锗的测量 ,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数字岩心建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给出了用于建立数字岩心的三个重要参考函数:孔隙度、两点概率函数和线性路径函数.详细阐述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建立数字岩心的理论方法,介绍了算法中重要参数的设置方法,包括初始温度、降温条件、降温方案及运行终止条件.通过实例运算验证了上述理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能量,在局部范围内能明显体现孔隙空间特征;由于受到输入建模资料所含信息量的限制,所生成的数字岩心孔隙分布较凌乱,整体连通性差,因而期待新的建模参考函数的开发.  相似文献   
85.
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需通过开放的通信手段对一些场景进行远程监控。这些场景图像中可能包含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防机密的敏感信息,需对这些包含有敏感信息的图像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够发送,防止国家机密的泄漏。提出采用图像局部矩阵变换技术,实现敏感图像的局部加密,达到保护敏感图像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在油面上铺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RfCONH(CH2)3N(C2H5)2CH3I/CnH2n 1,COONa及RfCOONa/CmH2m 1N(CH3)3Br(Rf=F[CF(CF3)CF2O]2CF(CF3);n=7,8.11,13;m=8,10,12)两类正,负离子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在油面上的铺展及对油面的密封性能。研究表明在碳氟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异电性碳氢表面活性剂可大大降低碳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铺展浓度,也可使一些因素表面张力较高而不能铺展的碳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面上铺展。在碳氟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异电性碳氢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水膜对油面的密封性。若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中加入黄原胶,水膜的密封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7.
0.14 THz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0.14 THz超高速无线通信实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验结果。从太赫兹电子学出发,基于太赫兹半导体器件和宽带数字调制解调技术,采用一种“低频段高速矢量调制+谐波混频+放大”的太赫兹高速信息传输技术路线,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0.14 THz 0.5 km 10 Gb/s高速信号实时传输和软件化事后解调,同时进行了4路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与解调。  相似文献   
88.
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发现并定位管道泄漏对管道运输的安全至关重要,开发永久的、分布式、实时在线的管道检测传感系统是管道安全检测的重要目标.光纤传感技术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耐酸碱腐蚀、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不产生电火花等优点,在管道检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应用于管道泄漏检测的各种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包括光纤布拉...  相似文献   
89.
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光普  姚军  樊冬艳  曾慧 《力学学报》2015,47(6):945-954
页岩气藏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运移机制复杂,流动模式呈非线性,有必要考虑页岩气的吸附解吸,天然微裂缝的应力敏感性,人工裂缝内的非达西流等非线性因素对压裂水平井压力响应的影响. 基于双重介质和离散裂缝混合模型,分别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吸附解吸,渗透率指数模型描述应力敏感,Forchheimer方程描述非达西效应,建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数值试井模型. 运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试井特征曲线,划分流动阶段,着重分析非线性因素对压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存在压裂裂缝线性流、压裂裂缝径向流、地层线性流、系统径向流及封闭边界影响5 种流动阶段.吸附解吸的影响发生窜流之后,Langmuir吸附体积增大,拟压力导数曲线凹槽更加明显,系统径向流出现时间与压力波传播到边界时间均延迟;天然裂缝系统的应力敏感性主要影响试井曲线的晚期段,拟压力和拟压力导数曲线均表现为上翘,应力敏感效应越强,上翘幅度越大;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早期段影响较大,非达西效应越强,拟压力降幅度越大,试井曲线上翘.与解析解的对比以及矿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0.
丁明才  吴明录  李轩  姚军 《计算物理》2019,36(5):559-568
基于分形理论和连续性假设,考虑页岩气吸附解吸、基质-裂缝窜流等机制,建立分形裂缝性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并通过拉氏变换、点源函数及压降叠加原理等方法得到模型的解.绘制无因次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曲线,研究分形裂缝性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压力特征,分析分形指数、分形维数等参数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形裂缝性页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压力动态可划分为7个流动阶段;分形指数越大或分形维数越小,晚期径向流直线段的斜率越大;其它参数对水平井的压力动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