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80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美清净煤基燃料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了中美清净煤基燃料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根据国家科委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及全美工程科学院签署的应用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及有关协义,在中方召开的第二次中美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中方代表三十名,美方代表十二名。会议进行了大会宣讲、分组讨论、会下交流和参观访问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中美双方各有10名代表在会上宣讲了论文,论述了中美两国煤炭资源概况及煤中硫的分布及形态、煤中硫用物理或化学脱除方法、煤中硫在燃烧及转化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煤炭转化为甲醇工艺的前景及经济评价、汽油甲醇混合燃料(M15)在行车使用中的情况分析等等。这次会议重视煤炭脱硫、环境治理及转化工艺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宏观分析,着眼于面向生产实际及商业化的前景。会议除各自介绍煤炭资源、含硫特点及燃煤环保所采取的措施外,重点阐述了双方80年代在洗选、燃烧、烟气净化、煤制甲醇及甲醇作为代用燃料方面的新进展和新动向。在物理脱硫研究方面,中方的多层摇床、水解旋流器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美方的开  相似文献   
72.
用傅立叶红外、碳谱、氢谱、电子扫描显微镜、平均分子量、热重法和元素分析测定研究了兗州煤预热前后氯仿抽出物的性质τ眯拚蟮腂rown—Lander法计算了氯仿抽出物的平均分子结构。兖州煤与经预热到350℃以上煤的氯仿抽出物的平均分子结构与大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富氢的结构。并含有氯化芳烃。预热到煤软化温度附近时,兗州煤开始热解使抽出率比原煤的火致哿寺确鲁槌鑫锏挠衫醇捌湓诮够⒁夯械淖饔谩T汉图尤鹊饺砘露惹暗某槌鑫?可以认为原来就存在于煤网状结构之间,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其抽出物是煤分子内部醚键或其他含氧基团断裂的产物。预热时,在煤分子内部或分子间发生一个十分重要的氢转移的反应。  相似文献   
73.
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面的动态沉积对于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超疏水植物叶面的动态沉积。在本文中,我们利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和甘油之间的氢键作用来增强液滴在超疏水植物叶面的有效沉积。在较低浓度的山梨醇-烷基胺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0.001%的甘油,可有效抑制液滴在不同超疏水/疏水植物叶片表面的弹跳和飞溅行为。结果表明,甘油的加入并没有显著改变山梨醇-烷基胺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和聚集体的形态。核磁共振波谱(DOSY)显示,甘油加速了山梨醇-烷基胺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扩散速度。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山梨醇-烷基胺表面活性剂/甘油体系的能量演化及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固体表面距离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这项目工作不仅为抑制液滴在植物叶面的弹跳飞溅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方法,而且为选择农用表面活性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为了提高直升机对雷电的防护能力,根据标准SAE-ARP5416A规定的试验方法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CST Microwave Studio中搭建仿真环境,对"黑鹰"直升机采用注入大电流的方法来分析其遭遇雷击时的间接效应。分析了在不同雷电流路径下,直升机机体外部以及机体内部重点舱室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同时对机体内部线缆耦合情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具备开展整机直升机雷电间接效应试验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对直升机遭遇雷击时的间接效应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指导直升机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75.
树状分形结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量金属小球在强电场作用下运动形态的演化全过程用联机摄像装置进行了实时拍摄,通过用Sandbox方法计算其稳定状态的分维数,系统地研究了分维数随电压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电压范围内金属小球聚集体通过自组织过程形成稳定的树状分形结构,其分维数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该结果对研究耗散结构的形成机理和外界动力对耗散结构的形貌影响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分形生长 自组织过程 树状结构 分维数  相似文献   
76.
应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对MOCVD生长GaN/AlN薄膜的反应路径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特别是针对Ⅲ族TMX(X=Ga,Al)与V族NH3的反应路径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温度T≤473.15 K时,反应自由能△G<0,TMX与NH3自发生成配位加合物TMX∶ NH3;当T≥573.15 K时,△G>0,TMX∶ NH3将重新分解为TMX和NH3.在473.15 K≤T≤573.15 K区间,将存在△G=0,即加合反应达到平衡,反应为双向可逆.随着温度的升高,从加合物变为氨基物DMX∶ NH2的反应概率加大.TMX和MMX的直接热解反应均需要高温激活,而DMX变为MMX则较容易发生.当T>873.15 K时,DMGa变为MMGa的热解反应将自发进行;当T>1273.15 K时,DMAl变为MMAl的热解反应将自发进行.在自由基CH3参与下,TMX→DMX(X=Ga、Al)的能垒仅为TMX直接热解能垒的一半,约为30 ~ 40 kcal/mol;在自由基H参与下,TMGa和TMAl的热解反应能垒更低,约为16~ 20kcal/mol.因此,自由基H的产生将大大促进TMX的热解.  相似文献   
77.
430不锈钢热浸镀铝(硅)之铝化层成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交  王朝正  林裕章  金萱 《电化学》2005,11(3):271-276
使用430不锈钢于680至800℃下作熔融铝硅合金热浸处理,研究热浸温度及热浸时间对铝硅合金化层成长的影响及铝化层之成长动力学.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在680~800℃经热浸16~289 s后,表面镀层与铝化层之生成厚度随热浸时间及热浸温度而增加,铝化层之成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定律,并因相互扩散而形成FeA l3及Fe2A l5相,金相截面观察显示,680℃热浸处理的合金化层界面平坦,而在800℃下的即趋于不规则.  相似文献   
78.
陈鹏 《计算力学学报》2023,40(3):491-498
为了提高转向架构架疲劳可靠性分析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主动学习BR-BP神经网络模型与Monte Carlo法相结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BP神经网络的缺陷,使用贝叶斯正则BR(Bayesian regularization)算法作为训练算法,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与收敛速度,并考虑可靠性分析的固有特点,构造了一种适用于BP神经网络的主动学习函数,用于指导最佳样本点的选择。提出的学习函数不仅保证了样本点分布在极限状态函数附近,还考虑了样本点的预测误差以及样本点分布对失效概率计算的影响。转向架构架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提高拟合精度的同时兼顾了计算效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陈鹏 《高分子学报》2016,(11):1465-1467
发展位点特异且具有明确拓扑结构的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高分子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在聚合物末端精确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有特殊反应活性的生物正交官能团是实现"位点特异"生物偶联的关键前提.这一过程通常比较低效、需要多步骤的官能团转化、聚合后修饰以及保护脱保护,费时且繁琐.最近,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原位生成官能团,以一锅-两步的过程得到可直接用于蛋白质偶联的异遥爪聚合物,从而实现了多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快速构筑.这一简洁的合成路线实现了以前尚未获得的头-尾相接的环状偶联物的制备,使这些偶联物表现出了很强的体外酶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该工作是蛋白质-高分子偶联化学的一次创新的尝试;同时,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偶联物在蛋白质药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陈鹏 《高分子科学》2014,32(5):595-602
Thin films of polymer blends composed of alternating copolymer, diblock copolymer and/or homopolymer are studied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 multilayer morphology is observed in the film, that is, the blended polymers assemble into individual domains arranged from interior to the surfaces of the film. The coexisting components residing throughout the neighboring domains in the film make no distinguishable interface between any neighboring domains. By this means, it forms a vertical composition gradient in the polymeric film. Being different from layer-by-layer deposition of polyelectrolyte or hydrogen bonding approach etc., the layered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is formed by polymer blending in one step. Alternating copolymers are found to be essential components to form vertical composition gradient (layered structure) in thin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