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化学   71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122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08篇
物理学   7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与冲蚀有关的粘着与犁沟摩擦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与冲击磨损有关的有效摩擦系数,它被定义为冲击过程中,每一瞬间的切向有效摩擦力与法向载荷之比.有效摩擦力被表示为剪切项与犁沟项之组合.剪切项依赖于剪切金屑接合点的状态——滑移或滚动.犁沟项依赖于冲击物在冲击途中使靶材料发生移动的状态.此有效摩擦系数被应用于研究刚性球自由斜冲击延性靶问题.在忽略剪切项仅计及犁沟项的情况下,研究表明,Hutchings实验中的有效冲击摩擦系数是冲击过程与初始冲击角的函数,就时间平均而言,大于Hutchins为拟合计算与实验结果所取的摩擦系数常值0.05.有迹象表明,对于与固粒延性冲蚀有关的刚性球自由斜冲击延性靶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摩擦系数主要由犁沟效应确定.  相似文献   
72.
两参数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圆柱壳弹塑性动力屈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圆柱壳在两参数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弹塑性动力屈曲问题,基本控制方程由弹塑性连续介质中关于加速度的最小原理获得,本构关系采用增量理论。研究表明:屈曲过程可划分为两相,两相之间由临界时间t表征,并分别讨论了应力波对屈曲的影响,压缩波与弯曲波的相互作用及几何尺寸,材料参数,初始缺陷,载荷峰值及持续时间等诸多因素与动力屈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三种不同径厚比圆柱壳进行的流固冲击实验,分析了它们在流固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响应特点,并与相应的高速撞击与静力屈曲实验作了简单的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同时文中对极值冲击倒塌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4.
关于分形和炸药撞击感度的一点记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冠人 《爆炸与冲击》1994,14(2):105-111
通过对现有炸药冲击感度的标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落锤试验分幅照相结果,初步建议用分形维数作为炸药冲击感度的标度,识为是有这种可能性。并讨论了这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75.
宋兆滨  姚玲  程靳 《力学学报》1994,26(5):551-558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正交异性材料界面半无限长裂纹,在冲击荷载下的动态弹塑性响应。通过积分变换,Wiener-Hopf方法和Cagniard-deHoop反演围通技术,求得一般解析解,获得了该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通过采用Dugdale模型,建立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延伸速度与裂纹扩展速度的关系,以及动态COD与裂纹扩展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坚硬岩石在强冲击荷载作用近区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涛  王明洋 《爆炸与冲击》2007,27(4):306-311
根据坚硬岩石的性质,利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破坏过程,经由弹性状态向内摩擦状态的转变,最终达到流体力学状态。通过对内摩擦状态的分析,认为在强冲击荷载区域的变形近似为一维变形状态。冲击荷载作用在岩石中产生的应力波可以看作类似于冲击波的短波,在波阵面附近的某个狭窄区域内将发生参数的急剧变化。根据近区变形状态与质量守恒导出了侵彻近区的速度场表达式。根据短波的研究,给出了近区应力波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77.
大长细比弹体斜侵彻混凝土靶的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刚塑性自由梁在横向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方法,结合空腔膨胀理论给出的弹体载荷分析,给出了弹体作为自由梁在塑性铰出现之前的响应行为,得到了梁内任一截面在横向载荷下剪力和弯矩分布规律以及轴向载荷下的轴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大长细比结构弹体的危险截面在承受较大轴向惯性压力载荷后,对由非正侵彻导致的横向载荷极为敏感。最后基于压弯联合作用载荷分析,给出了动能弹设计的抗弯极限壁厚要求。  相似文献   
78.
利用模态综合法分析车辆与桥梁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合理地构造桥梁的插值振型函数可以大幅提高计算精度.其中,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函数和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较为常用.为研究二者的异同,以简支梁桥为例分别采用这两种插值函数构造结构梁单元模型的一维插值振型函数和板单元模型的二维插值振型函数.基于以上两类插值振型函数,分析单自由度簧上质量匀速过桥时,桥梁的跨中位移、跨中梁底正应力和轮-桥接触力时程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是一维问题还是二维问题,由三次样条插值法构造的插值振型函数与结构的实际振型较为吻合,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收敛性和精度.而要达到相同的精度,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法则须加密单元网格,但其误差仅存在于独立网格内,不会累积放大.  相似文献   
79.
岩石双孔爆破过程的流形元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形元基本理论基础上,引入断裂力学的裂纹产生及扩展判据,应用二阶流形元对岩石双孔爆破过程进行了研究,模拟了双孔同时起爆和毫秒延时起爆两种条件下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块体的形成以及漏斗形成过程,分析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的破坏规律以及起爆条件对该过程的影响,验证了流形元法在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从连续体到不连续体破坏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研究类似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0.
SCATTERING OF CIRCULAR CAVITY IN RIGHT-ANGLE PLANAR SPACE TO STEADY SH-WA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plex function method and multi-polar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used here to study scattering of circular cavity in right-angle planar space to SH-wave with out-of-plane loading on the horizontal straight boundary. At first, Green function of right-angle planar space which has no circular cavity is constructed; then the scattering solution which satisfies the free stress conditions of the two right-angle boundaries with the circular cavity existing in the space is formulated. Therefore, the total displacement field can be constructed using overlapping principle. An infinite algebraic equations of unknown coefficients existing in the scattering solution field can be gained using multi-polar coordinate and the free stress condition at the boundary of the circular cavity. It can be solved by using limit items in the infinite series which can give a high computation precision.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variations of the tangential stres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circular cavity due to different dimensionless wave numbers, the location of the circular cavity, the loading center and the distributing range of the out-of-plane loading.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ntroduced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