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最新发展起来的三层延迟线阳极, 即Hexanode与标准的螺旋状延迟线(HDL)阳极相比, 对多击事件有较好的响应能力. 它与一对微通道板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位置灵敏探测器能够响应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到达探测器的多个粒子, 并给出粒子的全部动量信息. 针对Hexanode在响应多个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到达的粒子时出现的信号丢失问题, 自行编写了一个信号重整程序. 经过此程序的处理后, 多击响应位置灵敏探测器的死时间只存在于两个粒子同时到达探测器的同一位置时(在一定时间及位置范围内). 在最近完成的使用Hexanode探测器的近阈值e+He→3e+He++中, 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在使用光纤光栅实现皮秒级别时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光纤光栅与单模光纤相结合的微秒级别级联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中心波长1 550~1 553 nm范围内,间距为1 nm的窄波长反射型时延线,共1,1.5,2和2.5 μs四种不同的时延。将单波长反射的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与103 m单模光纤连接构成延迟单元,再利用光环形器将4个延迟单元级联并使用内半径为3 cm的光纤绕线盘,将四种延时单元的传输光纤进行整合。借助光纤光栅的反射镜作用,控制不同波长光信号通过不同的传输距离,从而达到时延目的。本文通过对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的反射谱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相邻反射谱的旁瓣会出现交叠现象,因此使用六个切趾函数对旁瓣滤除。结果显示:不同切趾函数的滤除效果也不同,能够完全滤除旁瓣并且对反射谱包络影响最小的是柯西切趾函数,经柯西切趾后能使不同波长光信号在对应中心波长1 nm范围内反射率达到1,而其他位置均为0。由于使用光纤绕线盘整合延迟单元传输光纤会产生一定损耗,因此对弯曲损耗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弯曲半径相同时,损耗与工作波长成正比;工作波长相同时,弯曲损耗与弯曲半径成反比。当弯曲半径大于2.9 cm时,弯曲损耗曲线变化平缓并趋于0,因此当光纤绕线盘内半径为3 cm时保证了在减小延迟模块体积的同时又不会有过大的损耗。通过TDS784D型示波器对频率为2 000 Hz的信号经不同传输距离后的波形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经3 m和5 km传输线后信号的各项参数基本保持不变,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依然能保持原信号特性,因此使用103 m传输线可达到延迟目的。使用W-GGL型光功率计对不同频率下的输出功率进行测量,与直光纤的输出功率相比,当弯曲半径为2~3 cm时偏差较大,等于3 cm时偏差为0.18 dBm,大于3 cm时则无限趋近,因此设置绕线盘内半径为3 cm符合光纤延迟线的损耗范围。  相似文献   
73.
100ns高温超导延迟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所设计的100ns高温超导延迟线。采用的基片直径为2英寸的铝酸镧,双面溅射高温超导YBCO薄膜,制备了实际的电路,通过级联的方式,获得了长延时的结果。实测结果显示:在65K下,此高温超导延迟线在1.5~6.5GHz的频率范围内,延时100ns以上,插入损耗小于7.6dB,驻波比优于1.5。良好的驻波性能(反射波损耗)使得这种延迟线能够与其它组件级联起来而不会使系统的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两种新颖的光分组交换结构——MOD1和MOD2,用于解决分组冲突问题.其特点在于,MOD1共享了一组非简并的延迟线,而MOD2则是共享了一组简并的延迟线和波长转换器.研究表明,对于非突发业务,两种结构都只需要少量的延迟线即可获得理想的性能.此时,MOD1比MOD2更加能降低系统体积和成本.而对于突发业务,如果MOD1所共享的延迟线数量和MOD2所共享的延迟线和转换器的总数量相等,MOD2的分组丢弃率要远远低于MOD1.随着业务突发程度的增加,MOD2中的转换器数量也需要增加才能维持给定的分组丢弃率,但即使业务突发程度很高,MOD2在体积、成本和性能等三方面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折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