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化学   21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羟自由基在电极电解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在适当的电解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碱性和高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比酸性和低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多.苯酚降解实验结果说明了其极强的氧化性能,在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吡咯与HX (X=F,Cl, Br)分子间多种氢键的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孟令鹏  曾艳丽  郑世钧 《化学学报》2007,65(15):1407-1414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方法, 对吡咯与HX (X=F, Cl, Br)形成的经典氢键和π型氢键, 从其几何参数、电子密度的拓扑性质和电子积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对π型氢键的讨论中我们将π电子与σ电子分离, 得到了π型氢键体系的π电子的密度等值线和拉普拉斯量等值线图以及各原子的π电子积分, 形象地说明了π型氢键的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73.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Cu12Fe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计算得出正二十面体Fe原子核心团簇Ih-core比正二十面体Fe原子壳层团簇Ih-shell的热力学稳定性更强.通过分析吸附能讨论了CO和H2在Ih-core团簇上的吸附构型.计算结果表明,Ih-core团簇以顶角Corner位吸附CO时吸附能最大,吸附模型最稳定,H2吸附过程中发生了解离,两个氢原子均形成表面Facet位吸附构型.最后,通过分析前线轨道得到吸附过程的轨道信息.  相似文献   
74.
脉冲电压微分反馈法控制buck功率变换器中的混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艳丽  罗晓曙  方锦清  汪秉宏 《物理学报》2003,52(12):2978-2984
通过3种典型的开关逻辑图分析了降压buck变换器中混沌产生的机理,指出开关S导通时,电 容充电过快是电路系统中混沌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输出电压的脉冲微分 反馈对这类电路系统中的混沌进行控制的方法.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电路仿真证实了该方 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混沌 混沌控制 脉冲电压微分反馈 buck变换器  相似文献   
75.
A novel magnetic photocatalyst, prepared by grafting polyoxometalates (POM) anions PW12O403− onto Fe3O4 nanoparticles via a layer of Ag,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oated Ag layer was used as an intermediate bond for anchoring POM anions onto the magnetite cores. Resulting material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magnetizatio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The activity of the photocatalyst was tested b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to pure POM, the decolorization fraction of Rhodamine B in 2 h operation was 2.8-3.4 times higher by using the POM-based nanocomposite. ICP analysi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Fe, W and P in treated water showed that photodissolution was minimal. In addition, as 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 possesses a magnetite core, it is possible to retrieve the photocatalyst by exerting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easier than the recovery of conventional TiO2 fine particles and homogeneous POM photocatalysts. The exhibit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magnetization of the novel photocatalyst provide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contaminants and photocatalyst recovery.  相似文献   
76.
DC-DC buck变换器的分岔行为及混沌控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带负载电容的DC-DC buck变换器的分岔行为及其混沌控制问题,提到了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结果.随着负载电容的增加,这种电路系统出现周期叠加序列窗口,且系统混沌运动的参数空间的测度逐渐趋于零,而且系统处在周期运动区时其电压转换效率高于系统处在混沌运动区时的电压转换效率,这些结果对于实际电路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采用外加周期脉冲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实现该电路系统中的混沌控制.  相似文献   
77.
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化学结构已清楚, 分属4大系列的29种壳多糖, 以4种不同类型的细菌(革兰氏阳性菌Ecoli K1、革兰氏阴性菌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egaterium和Staphlylococcu aureus)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壳多糖抑菌能力构效关系的研究. 在实验中采用96孔平板, 用计算机\|吸光值读数仪直接测定每个孔的吸光值, 获得了各个细菌在不同壳多糖浓度中的生长曲线和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 Minimum inhibit concentration). 通过比较同一(各个)系列的壳多糖在这些相同(不同)细菌的MIC变化规律与壳多糖的化学结构的关系, 发现同一壳多糖对不同的细菌的MIC值是不相同的, 因而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首先与细菌本身特点有关, 但与是否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无直接的相关性; 同一细菌对不同化学结构的壳多糖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壳多糖的聚合程度(DP)相同的条件下, 壳多糖中氨基被乙酰化(DA)的程度越低, 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MIC值越低, 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就越强; 同样,在DA相同的情况下, 分子越小, 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MIC值越低, 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越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初步推测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可能与其在溶液中所带的正电荷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铬酸钴及负载钾的铬酸钴催化剂上苯酚和甲醇气相邻位烷基化反应. 结果表明, 相对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2,6-二甲酚的选择性; 随着质量空速的降低, 苯酚的转化率和2,6-二甲酚的选择性逐渐增加, 邻甲酚的选择性逐渐降低, 这表明2,6-二甲酚是邻甲酚进行连续反应的结果. 另外, 钾的引入能明显提高邻甲酚的选择性, 降低苯酚的转化率和2,6-二甲酚的选择性, 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负载钾后铬酸钴催化剂上的较强的酸中心数目明显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79.
A bis(beta-cyclodextrin)-fullerene conjugate (3) linked at the secondary hydroxyl side was prepared in a good yield from its precursor N,N'-bis(2-(2-aminoethylamino)ethyl)malonamide-bridged bis(beta-cyclodextrin) (2). Spectrophotomeric studies on the conformation and the inclusion complexation behavior of 3 with a variety of organic and biochemical substrates by means of UV-vis, FT-IR, NMR,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the bis(beta-cyclodextrin)-fullerene conjugate displayed an intramolecular capsule-type conform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Because of the multiple binding of bis(beta-cyclodextrin) with substrates, 2 can act as an efficient fluorescence sensor for biochemical substrates, while its fullerene conjugate 3 displays a capability of cleaving DNA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