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110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major results of a series of our recent investigations on the adsorption of eight amino acids on Cu(001) and (111) surfaces are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n all studied cases the molecules adsorb onto the surface in their anionic for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verage three different 2D phases of the adsorbates, that is, the 2D lattice gas, intermediate, and solid phases, appear sequentially, although for few systems one or two of them do not appear. In both the 2D lattice gas and intermediate phases the molecules "stand" with their two oxygen "feet" on the surface and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are repulsive, although in the former they can diffuse frequently whereas in the latter they are discommensurate in one direction with the substrate. In the solid phase the molecules "lie" down on the surface to form commensurate superstructures. Adsorption of amino acids may often induce step faceting as well as bunching to form facets. Adsorption of L-lysine on Cu(001) may cause steps bunching to form facets with all the same chirality.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anipulate individual molecules with the STM tip eve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may have applications in nano-materials, nano-technology, and very likely also in chiral separations or enantioselective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相似文献   
62.
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的原理;描述了双晶衍射技术的发展与演化,中简要讲述了多晶衍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应用鑫晶衍射仪所能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3.
王浩  杨恢东  丁瑞钦 《光学学报》2000,20(6):47-851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与高真空退火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单晶硅片和光学石英玻璃片上制备了GaAs/SiO2纳米晶镶嵌薄膜样品。激光拉曼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退火态样品(400℃,60min)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呈现宽化和红移,红移量为9.5cm^-1,对应薄膜中GaAs纳米晶粒平均粒径约为3nm。样品的室浊吸收光谱测量结果表明,由于受量子限域效应的主导作用,与GaAs块状单晶相比,样品光学吸收边呈现出明显的蓝  相似文献   
64.
天冬氨酸在Cu(001)表面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赵学应  杨威生 《物理学报》2000,49(7):1316-1320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室温下天冬氨酸在Cu(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在较 低的覆盖度下,天冬氨酸分子在Cu(001)表面存在两种吸附状态.从STM数据估算出两种吸附 状态下天冬氨酸分子在Cu(001)表面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079±001eV,088±005eV. 随着覆盖度的提高,天冬氨酸分子最终在Cu(001)表面形成一均匀衬度的吸附层,但并不形 成有序吸附结构,也不能使台阶发生小面化.天冬氨酸分子的这些吸附特点是迄今研究过的 所有氨基酸在Cu(001)表面吸附时不具有的. 关键词: 表面吸附 扫描隧道显微镜 氨基酸  相似文献   
65.
王浩  郭永  顾秉林 《物理学报》1999,48(9):1723-1732
对磁量子结构中电子在外加恒定电场下的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了电子隧穿相同磁垒磁阱和不同磁垒磁阱构成的两种磁量子结构的传输概率和电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当宽广的非共振电子入射能区,外加电场下电子的传输概率比无电场时增加.对于电子隧穿相同磁垒磁阱构成的双磁垒结构,共振减弱;对于电子隧穿不同磁垒磁阱构成的双磁垒结构,无电场作用时的非完全共振在适当的偏置电压下转化为完全共振,这时的电子可实现理想的共振隧穿.研究同时表明,磁量子结构中存在着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负微分电导.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2,2-二羟甲基-丙二酸二甲酯与氯甲酸乙酯的反应合成了环状碳酸酯单体5,5-二甲氧羰基-1,3-二氧六环-2-酮,再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本体开环聚合,得到新型含酯基的聚碳酸酯.单体和聚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2C NMR)表征.结果表明,开环聚合反应的产率和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高于100℃时开环聚合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脱羧反应,研究得出该聚合反应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2h,聚合过程中基本无脱羧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8.
检测和识别体内某些物质,例如唾液酸化LewisA/X,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分子示踪及深入研究相关疾病机理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化学传感器具有重要价值.苯基硼酸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结构,能够与糖、儿茶酚胺以及氟化物、氰化物等路易斯碱相互作用,使得其能够作为传感器用于相关物质的荧光识别和检测;且此类化合物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近几年,将硼酸与纳米粒子、量子点等新材料相结合,设计出性能更加优越的硼酸传感器.综述了硼酸类化合物在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9.
由于预自组装纳米材料的超结构和性能在复杂的生理状态下会发生变化,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体内自组装"策略,即在体内原位构筑自组装纳米材料来代替预组装纳米材料.为了实现和研究体内自组装,开发了双芘建筑模块,该建筑模块组装成纳米材料时伴随着荧光的增强,可用于"观察"自组装过程及最终的自组装纳米材料.本文总结了双芘建筑模块用于体内自组装的优势,系统地介绍了体内自组装的策略.同时探讨了基于体内自组装和转化的双芘材料的生物效应和诊断治疗应用,并展望了双芘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新型合成橡胶——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对全钢轮胎气密层并用橡胶——溴化丁基橡胶(BIIR)/天然橡胶(NR)(质量比70/30)的改性作用,探讨了BIIR/NR/TBIR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填料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特别是并用硫化胶的气密性及屈挠疲劳性能等.结果表明,与无定型的BIIR和NR相比,结晶性TBIR的引入提高了炭黑填充的BIIR/NR/TBIR混炼胶的强度和模量,且随着TBIR用量的增大,混炼胶中TBIR的结晶熔融峰更明显,混炼胶的强度与模量显著提高.硫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TBIR用量的增大,BIIR/NR/TBIR共混物的硫化速率略有提高,交联密度略有降低;TBIR用量为10~30份(生胶总质量的10%~30%)时,BIIR/NR/TBIR硫化胶在机械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耐热氧老化性能提高10%以上,耐一级屈挠疲劳性能提升2~5倍,气密性提高17%.炭黑分散结果表明,经过动态疲劳实验BIIR/NR硫化胶中炭黑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增大至11.5μm,明显大于BIIR/NR/TBIR硫化胶中炭黑聚集体的平均粒径.对含TBIR硫化胶在周期性应力应变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对耐疲劳裂纹引发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BIR可改性BIIR或者BIIR/NR制备高抗裂口引发的全钢轮胎气密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