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化学   500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72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87篇
物理学   6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陶汝茂  司磊  马阎星  邹永超  周朴 《中国物理 B》2011,20(9):94208-094208
The propagation performance of high-power partially coherent fibre laser beams in a real environment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a high-power fibre laser propagating in a real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of a collimating system and thermal blooming is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mechanical jitter. The laser energy concentrati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in the far field is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agation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depends on the collimating system, atmospheric turbulence, mechanical jitter and thermal blooming. The propagation performance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and fully coherent beams i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are less sensitiv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blooming, which results in that the energy degeneration for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is only 50% of that for fully coherent beams. Both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and fully coherent beams become less sensitive to thermal blooming when the average structural constant of the refraction index fluctuations increases to 1.7 × 10-14 m-2/3. The investigation presents a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s of a high-power fibre laser system.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一套门控闪烁测量系统(门控ST-PMT系统), 测量了稠密等离子体聚焦(DPF)波形后沿中子峰下3~4个量级的物理图像, 分别讨论了长电缆对 DPF D-D, D-T中子峰下3~4个量级波形测量的影响, 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长电缆作为频率滤波函数在解逆卷积函数中的应用, 解析了电缆带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on long cable in the measurement of fall time of DPF neutron profile is discussed by mathematical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 convolution function with the Fourier Transform on long cable is analyse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eak time and the time that the height falls 3 orders of magnitude after peak is measured with gated detector array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PMT(photomultiplier tube) and organic scintillation crystal.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壁面具有不同渗透的涨缩管道内微极性流体的流动.对于壁面的胀缩,考虑常系数和时间函数的膨胀率两种情况.对于第1种情况,应用同伦分析方法得到该问题的速度和微旋转角度的表达式.并且画图分析了各个不同参数,特别是膨胀系数和不同的渗透率对流体的动力特征的影响.可以得到第1个重要的结论:壁面的膨胀率和不同的渗透对流体的动力特征有重要的影响.根据Xu的模型,考虑了第2种也是更具有一般性的情况,假设壁面的膨胀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样的假设下,控制方程被转化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并且同样也可以应用HAM方法进行求解.应用代数和指数的模型来描述膨胀率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演变过程.然而,结果表明包含有时间的解很快地趋向于稳态的解.这样可以得到第2个重要的结论,时间在壁面的膨胀收缩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4.
王小卡  汤富领  薛红涛  司凤娟  祁荣斐  刘静波 《物理学报》2018,67(16):166401-16640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Cu_2ZnSnS_4体相的晶格结构、能带、态密度及表面重构与H,Cl和F原子在Cu_2ZnSnS_4(112)表面上的吸附和钝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表面重构出现在以金属原子Cu-Zn-Sn终止的Cu_2ZnSnS_4(112)表面上,并且表面重构使表面发生自钝化;当单个H,Cl或F原子吸附在S原子终止的Cu_2ZnSnS_4(112)表面上时,相比于桥位(bridge)、六方密排(hcp)位和面心立方(fcc)位点,三种原子均在特定的顶位(top)吸附位点表现出最佳稳定性.当覆盖度为0.5 ML时,无论H,Cl还是F原子占据Cu_2ZnSnS_4(112)表面的2个顶位均具有最低的吸附能.以S原子终止的Cu_2ZnSnS_4(112)表面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主要由价带顶部Cu-3d轨道和S-3p轨道电子贡献,此即表面态.当H,Cl或F原子在表面的覆盖度达0.5 ML时,费米能级附近的表面态降低,其中H原子钝化表面态的效果最佳,Cl原子的效果次之,F原子的效果最差.表面态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吸附原子从S原子获得电子致使表面Cu原子和S原子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峰几乎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5.
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鳞状形貌的BiOBr/Bi2WO6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解吸附比表面测定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比Bi2WO6与BiOBr的SEM照片,结合KBr的浓度实验,提出了BiOBr/Bi2WO6的鳞状形貌的形成机理。选取有机染料为吸附质,BiOBr/Bi2WO6为吸附剂进行了复合物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iOBr/Bi2WO6对阳离子染料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10 min对次甲基蓝(MB)的吸附率高达99%,优于常规的活性炭吸附剂。此外,BiOBr/Bi2WO6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66.
袁振东  司雅红 《化学教育》2016,37(24):77-81
1892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通过创建电子论,为原子内部电子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从阴极射线中发现了自由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由此引发了卢瑟福、玻尔等人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同时,化学家们将物理学中的电子引入化学,开始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来解释化学行为,提出了化学键的电子理论,推动了化学键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以香草醛为原料,经2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4-羟基-3-甲氧基苯基)-1-氢-苯并咪唑(3); 3分别与取代苯甲酰氯,取代苯乙酰氯和取代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的苯并咪唑衍生物(7a~7g, 8a, 8d, 8g, 9a, 9d和9g),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ESI-MS表征。分别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曹坳程法测试了7~9的抑菌活性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c=100 mg·L-1时,7~9对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3.79%~65.38%, 13.88%~63.78%和34.22%~58.79%; c=300 mg·L-1时,7g对稗草和反枝苋的芽长抑制率分别为40.20%和80.84%。  相似文献   
68.
利用波长范围在833~2 500 nm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NIR)对不同霉变程度的玉米颗粒进行检测区分。首先,为避免光谱数据首尾噪声影响,对比四种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最终选择移动平均平滑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为选出合适的样本集划分方法以提高模型预测性能,对常见的四种方法进行对比,最终利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法进行样本集划分;进一步为减少数据量,降低维度,使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提取出7个特征波长,分别为833,927,1 208,1 337,1 454,1 861和2 280 nm;最后,将七个特征波长数据作为输入,选取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作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核函数,取参数C=7 760 469,γ=0.017 003建立判别模型。SVM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7.78%和93.33%。另取不同品种的玉米颗粒,以同样的标准挑选样品组成独立验证集,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独立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1.11%。结果表明基于SPA和SVM能有效地对玉米颗粒霉变程度进行判别,所选取的7个特征波长为实现在线霉变玉米颗粒近红外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一种高活性的纳米银膜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以近红外激光(785 nm)作为激发光源,对胞嘧啶核苷(胞苷)水溶液(10-2~10-8 mol·L-1)进行了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光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胞苷水溶液浓度等于或低于10-7 mol · L-1时,可在300~2 000 cm-1范围内获得信噪比较好的NIR-SERS光谱。将胞苷水溶液(10-2~10-5 mol · L-1)分别滴在10片不同的纳米银薄膜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纳米银膜体现出了较好的光谱重现性。通过对纳米银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发现聚乙烯醇(PVA)包覆的纳米银颗粒在铝片表面形成“草状”结构。并通过对吸附了胞苷分子的纳米银膜进行紫外-可见光反射光谱检测,发现在800 nm处出现等离子共振峰。因此采用785 nm的近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时,该体系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特性。同时采用DFT-B3LYP/6-311G对胞苷分子进行了拉曼光谱计算,计算所采用入射光波长为785 nm,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胞苷固体的拉曼光谱对比发现在300~2 000 cm-1范围内两者匹配得较好,进而对其振动进行了归属。最后通过比较胞苷的拉曼光谱和NIR-SERS光谱对胞苷分子在纳米银膜上的可能吸附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胞苷分子主要为其核糖部分吸附纳米银颗粒上,同时该分子的17NH2基团可能靠近局域电磁场增强区域。  相似文献   
70.
偏心对汇聚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研究汇聚激波与四种形状(圆形、小振幅单模、大振幅单模和正方形)的二维气柱界面相互作用,激波汇聚中心与界面同心和不同心(即偏心)时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的发展规律,重点考察界面中心的压力及混合区面积在两种情况下随时间的变化.数值方法使用VAS2D程序,该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网格自适应技术,能够达到时间和空间的二阶精度.结果表明,偏心情况下RM不稳定性是其在同心情况下的扰动和偏心小扰动叠加的结果.在本文采用的偏心程度下(20%),偏心对于圆形无扰动界面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期界面出现微小扰动结构;而对于单模和正方形这种原本有扰动的界面,偏心使扰动结构呈现不对称及扭曲,同时也影响了界面中心压力和混合区面积,因而加剧了不稳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