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4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饶俊峰  李恩成  王永刚  姜松  李孜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2):025001-1-025001-7
随着全固态高压脉冲发生器在材料改性、生物医学和工业等领域上的广泛应用,全固态脉冲发生器正朝着小型化、智能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减小电源的体积、降低成本,提出了一种自触发驱动的正极性全固态Marx发生器的拓扑。只需提供一路隔离信号控制一级放电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通过级间电容对相邻级的放电管门极自动充电和放电,使其依次导通和关断。这种拓扑使得Marx发生器中的多个开关管的驱动电路简单很多,无需提供隔离供电的多路驱动电源,且避免了开关的动态、静态均压问题。基于这种拓扑搭建了一台17级的正极性Marx发生器样机,且电压幅值和脉宽都连续可调,在10 kΩ纯阻性负载上输出10 kV、重复频率100 Hz的正极性高压脉冲,脉冲前沿约为328 ns。样机体积小巧、工作稳定,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改进Sage-Husa滤波及在GPS/INS容错组合制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Sage—Husa滤波基础上,提出了其改进的滤波算法,以解决它在容错性能差和高阶状态阵滤波发散等方面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改进Sage—Husa滤波可有效提高GPS/INS组合制导的容错性能和精度。  相似文献   
53.
Some basic concepts about the active structures were firstly explained, and the main subjects to study in the field of active structure dynamics were synthesized. For the linear active structures, the annotations on the modes were done in detail. The physical meanings of the right and left eigenvectors were explained. The right eigenvectors are the modal shapes and the modal responses of an active structure depend on the left ones. The adjoint structure of an active structure was defined and the reciprocity theorem was interpreted. For two active structures, which are adjoint to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reciprocal gain-matrices, the right and left eigenvector are reciproc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ctive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ssive structure is expressed with the transfer functions, which is employed to resolve the estim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54.
林雄超  王永刚 《化学教育》2019,40(10):77-81
针对特色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与基础化学知识的承接和协调问题,将繁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设定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和组织。以PBL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CBL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生动、形象的案例,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该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克服了普通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不足的缺点。对知识点的讲解采取"因-果"相承、"点-面"结合、"抽象-具体"对照的授课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为选择适于作为碳纤维原料的煤沥青,对三种中低温煤沥青的预处理和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中的太钢煤沥青进行了热缩聚制取中间相沥青的结构变化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经过合适的工艺路线进行处理,这三种煤沥青都有可能作为沥青基碳纤维的原料。  相似文献   
56.
黏结剂对铁酸锌脱硫剂在高温煤气中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硝酸铁、硝酸锌、氨水及黏结剂为主要原料,用共沉淀法制成六种铁酸锌脱硫剂。研究了各种黏结剂的加入对脱硫剂的尖晶石结构、硫容量和脱硫效果的影响,在固定床上对其进行脱硫试验。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体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铁酸锌,具有不受黏结剂影响的尖晶石结构,其颗粒属于微米级;添加高岭土黏结剂的脱硫剂的脱硫效果最好,添加硅藻土的脱硫剂的脱硫效果最差;不同黏结剂对脱硫剂的织构的影响不同;脱硫剂的反应活性和硫容量与其孔容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7.
在自制两段新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褐煤热解及"热"半焦的原位气化反应的研究。在高纯氩气、400/600/800 ℃的条件下,对褐煤热解5 s后,立刻将反应器移到气化段,同时切换气氛为15%水蒸气对"热"半焦进行原位气化反应(900 ℃、2~30 min),制得原位气化半焦。利用TGA和Raman光谱仪,对原位气化半焦进行反应性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原位气化半焦产率及反应性在气化10 min内降低幅度相对较大,10~30 min降低相对缓慢。大部分的含氧官能团在气化2 min内被释放,气化2 min后含氧官能团变得非常少。半焦中小的芳环与大环体系之比在气化2 min内急剧降低,2~30 min降低较为缓慢。半焦的微观结构对其反应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气化反应的不断进行,半焦中无定形结构、小的缩合芳环等活性基团逐渐减少,反应性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58.
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对胜利褐煤热解"热"半焦进行冷却处理,考查了冷却方式对半焦微观结构及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特制两段新型石英反应器,在高纯氩气、400、600、800 ℃的条件下,对褐煤热解30 min制得的"热"焦,分别浸入室温、干冰及液氮环境中得到冷态半焦,然后在15%水蒸气、900 ℃、10 min的条件下对冷态半焦进行非原位气化反应.为了比较,同样热解条件下制得的"热"半焦不经冷却,通过直接切换反应气氛为15%水蒸气进行原位气化(气化条件与非原位气化相同).利用TGA、SEM、BET和Raman光谱仪对半焦反应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热"焦的水蒸气原位气化半焦产率低于冷态半焦的非原位气化.冷却处理对半焦的孔结构影响较大,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半焦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显著降低,但对半焦的化学结构(芳环体系和含氧官能团)的影响非常小.冷却速率越大,半焦的反应性越低,冷态半焦反应性能降低主要由于冷却对半焦孔结构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59.
低阶煤中含氧官能团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法测定了四种典型中国低阶煤中羧基、醇羟基、酚羟基、甲氧基和羰基含氧官能团。其中,羧基的定量分析采用醋酸钙溶液和pH值为8.3的缓冲溶液进行,分析了测定条件对羧基和酸性含氧官能团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比空气条件下测定羧基含量准确,褐煤中羧酸根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羧酸盐,酸洗后煤样中酚羟基的测定值随着离子交换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褐煤中的含氧官能团主要是羧基和羟基,分别占总氧量的34.49%和34.79%;在不同低阶煤中存在不同含量的羰基,甲氧基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60.
采用1级气炮加载技术和锰铜应力计多点测试技术,开展了C30混凝土在平板撞击条件下的冲击压缩实验研究。基于锰铜应力计实测的应力波形,研究了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结果显示冲击波的应力峰值随传播距离呈现明显的衰减特性,衰减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卸载波没有赶上前面传播的冲击波,冲击波应力峰值衰减较慢,主要是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粘性效应所引起的;而后期阶段应力峰值的快速衰减则归因于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粘性效应、后续的来自飞片自由面的反射波追赶卸载、边侧稀疏波卸载及波传播的几何弥散效应的共同作用;另外,冲击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升时也随着传播距离逐渐增大,即由强间断波逐渐转化为弱间断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