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5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CuO/SiO2为催化剂,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实现了1,4-丁二醇脱氢反应与顺丁烯二酸二甲酯加氢反应的耦合, 制备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γ-丁内酯. 和传统的反应过程相比, 耦合反应提高了顺丁烯二酸二甲酯加氢和1,4-丁二醇脱氢活性. 在优选的反应条件下, 原料的转化率可达100%, γ-丁内酯的选择性可达98%. CuO的最佳负载量为w=21%附近, 和单层分散阈值计算结果基本符合. XRD与TPR表征结果与单层分散阈值计算结果综合表明: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高分散的Cu0, 负载量过高使得催化剂聚集态铜晶体的比例和粒度都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2.
采用环境友好的固相法制备了高活性甲苯氧化Co3O4催化剂,通过与传统沉淀法和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制备的Co3O4催化剂比较,固相合成法制备的Co3O4-SR催化剂在催化甲苯完全氧化反应中表现了很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甲苯转化率为95%时的反应温度T95为230℃,反应60 h活性没有下降.通过XRD,Raman,FT-IR,XPS等手段对Co3O4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Co3O4催化剂具有较多的表面缺陷,催化剂表面Co—O键较弱,具有较强的活化氧的能力,表现出突出的甲苯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灰度信息的动场景视频序列中运动对象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序列灰度信息的运动对象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Sobel算子提取边缘图像,依据边缘信息将视频图像分割为不同的灰度连续区域。在各灰度连续区域中,选取特征点进行匹配获得特征点对。根据特征点对合并灰度连续区域,获得全局运动参数。采用具有自适应帧间隔的帧差交集法,获得图像中运动对象区域。结合灰度信息和运动信息,分割出运动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将运动对象从视频序列中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54.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a defective solid because of its inhomogeneous-geometry microstructure caused by defect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pores and cracks on the Young’s modulus of a defective solid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law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are proposed to indicate how the shap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defects affect the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In this approach, detailed equations are illustrated to represent the shape and size of defects on the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raditional empirical analyses, mixture law or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our results from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strict analytical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pore radius and crack length on the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can be quantif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ngest crack in a typical microstructure of ceramic coating domin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crack.  相似文献   
55.
钴通常是催化剂的重要活性组分之一,在烃类液相氧化中,常以钴(Ⅱ)的羧酸盐作为催化剂。钴(Ⅱ)本身的氧化性比较弱,不能有效氧化反应底物,但在反应过程中,钴(Ⅱ)会部分地被氧化为具有氧化活性的钴(Ⅲ),从而使反应底物被氧化。准确测定含有钴(Ⅱ)和钴(Ⅲ)反应液中钴(Ⅱ)的浓度,有助于加深对烃类液相氧化反应机理的认识。光度法是测定钴含量的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但能直接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微量钴的方法很少,且有效测定不同价态钴(Ⅱ)、钴(Ⅲ)的含量也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6.
通过水相重构法合成了Ce改性的Mg-Al复合金属氧化物HTc-Ce,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表征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和表面结构.水相重构过程使复合金属氧化物产生更多缺陷位,从而具有更多碱性位.Ce通过液相重构过程有效进入到水滑石的骨架,撑大了水滑石的层间距,进一步增加了催化剂的可接触碱性位,同时氧化铈丰富的氧空位显著提高了表面碱性位,特别是强碱性位的数量.XPS实验结果表明,三价Ce在氧化铈中的含量约为30%,氧空位提高有助于改善表面氧的迁移.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S)证实增加了表面低配氧的数量,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实验证实了Ce的引入提高了表面强碱性位浓度.水相重构法合成Ce修饰的Mg-Al复合金属氧化物对于丙酮自缩合反应具有高效活性,HTc-Ce-3.2催化的丙酮转化率达到56.8%,是HTc催化剂的2.5倍,该催化剂因其层间距增加和结构疏松更有利于五聚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7.
以2-甲基-4-噻唑甲酸(HMTZA,C5H5NO2S)为配体合成了3种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Co(MTZA)2(H2O)2]·3H2O(1),[Cu(MTZA)2(H2O)]·2H2O(2)和[Zn(MTZA)2(H2O)2]·3H2O(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Co(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略为变形的八面体;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58.
沈伟  杜扬 《力学与实践》2003,25(4):26-28
研究了甲烷-空气混合物爆轰波在二维突扩通道中传播的各种复杂行为。结果表明:爆轰波在进入突扩通道的初始阶段有局部向爆燃转变的现象;爆炸波在壁面发生马赫反射形成的高温高压区域将直接驱动自持爆轰波的重新形成。  相似文献   
59.
Cu/ZnO/Al2O3催化剂上1,4-丁二醇脱氢合成γ-丁内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顺酐加氢催化剂Cu/ZnO/Al2O3在常压下对1,4-丁二醇脱氢合成γ-丁内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ZnO/Al2O3催化剂不但具有良好的顺酐加氢活性,而且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于1,4-丁二醇脱氢同样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γ-丁内酯的收率可达95%以上.通过XRD和AES测试发现,Cu0为催化剂的脱氢活性中心,ZnO的存在有利于Cu0在载体表面的高度分散,并对脱氢活性有促进作用,在还原态的催化剂中ZnO被部分还原为ZnOx(x≤1),并与Cu0形成Cu0/ZnOx,构成最佳活性单元.  相似文献   
60.
多壁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沉积有序碳纳米管阵列并制成电极.由循环伏安法实验得知,扩散控制电位下的电活性离子难以常规的扩散速度到达碳纳米管的内壁深处,绝大部分的碳纳米管内壁面积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未能充分利用,但临近管口处的一部分内壁对扩散有一定的贡献.对于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双电层电容而言,碳纳米管的所有内壁都有所贡献,其电容量可达68.7mF*cm-2(表观面积),表明碳纳米管电极具有制作超级电容器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