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8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余波 《分析测试学报》2020,(3):I0006-I0006
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发展新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培养面临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尤其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坚持将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因此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创新创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2.
梁劼羽 《珠算》2013,(8):93-93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枉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有小额贷款公司5172家,贷款余额470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而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计算机专业学生目前在就业问题上面临许多困惑,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寻找问题的所在,并以本校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基础训练、科研训练、就业实践3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兰州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  相似文献   
45.
改进BP神经网络及其在陕西就业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统计指标.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就业问题,将增加就业率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要想解决就业矛盾,就应该对就业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理论、协整理论用于控制与预测的改进BP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省就业的控制和预测中.  相似文献   
46.
朱运才 《数学通讯》2001,(15):30-31
就业务能力而言,中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评价一个教师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能力.二是学术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含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7.
《技术物理教学》2010,(1):F0004-F0004
辽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是一所具有58年历史的学校,是辽西地区唯一一所集工、农、商于一体的国有公办、整体实力最强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理念先进,实训教学设施一流,先后荣获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8.
在经典就业理论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宏观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因素、人力资本和其他随机因素等六大方面提炼出可能影响就业的指标.分别选取指标的全国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出影响整体就业情况的长期短期因素.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年度指标进一步进行长期关系分析;采用VAR模型对季度数据进一步进行短期关系分析;并运用所建立模型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9.
运用调查法从用人单位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两个视角提取20个就业能力因子,发现不同视角下,就业能力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因子解释结构模型,结果显示,20个因子可分为4层,一些处于模型底层的因子没有得到大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导致应急式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招聘困境的根本原因.注重"循序渐进"的提高、强化"专业技术"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核心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介入培养过程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大学数学》2016,(2):43-52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相伴而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且呈多元化趋势.与应用学科学生比较,基础学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这与基础学科本身基础性强、成才所需教育年限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调查了高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并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基础学科学生就业的具体因素,提出了扩大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