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464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28篇
物理学   23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对甘氨酸、1,10 -邻菲咯啉铜 ( )固体配合物进行了合成和表征 ,并利用 X射线分析研究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确定了最佳镀铂电位,并进一步研究了酶电极和酶免疫电极在基体电极镀铂和未镀铂条件下的米氏常数、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速度控制步骤。比较分析了生物电极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3.
GaSb单晶空间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的微重力给晶体生长提供了一个消除自然对流、由纯扩散控制的生长环境,为提高晶体质量创造了条件,引起晶体生长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1992年在中国第14颗返回式卫星上成功地生长了一根φ6 mm×30 mm外形完整的GaSb单晶.对空间生长的晶体的研究显示:晶体在空间生长部分无Ⅰ类生长条纹,表明晶体生长时既无自然对流也没有Marangoni对流.位错密度测定表明,晶体在空间生长期间熔体未与坩埚器壁接触时生长的晶体位错密度接近于零,而熔体与坩埚器壁接触后位错密度迅速增高.详细叙述了该晶体的生长和研究,分析了微重力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对空间晶体生长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4.
The complex [Cu(phen)2(POAc)3]ClO·4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where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POAc = phenylacetate group).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I with two molecules in a unit cell of dimensions a = 1.0579(2) nm, b = 1.2423(3) nm, c = 1.9190(4) nm, α = 71.84(1)°, β = 80.50(2)°, γ = 88.60(1)°, V = 2.3625(9) nm3, R = 0.0407 and Rw = 0.0656. The complex results from bridging of two Cu(phen)2 units by three carboxylate groups, and each Cu2 ion is in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of phen and thre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s of POAc. It has been showed that intramolecular stacking interactions occur between the phenyl moieties of POAc and aromatic rings of phen, leading to a novel molecule structure with two coordinating modes of carboxylate ligands, of which two phenylacetates are μ2-carboxylate-O-bridging ligands, and the other is a μ2-carboxylate-  相似文献   
45.
共聚物酸掺杂接枝聚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酸为核,聚苯胺为壳的导电高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用粒径分析仪、TEM、FT-IR和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核壳结构,由于共聚物酸起到了掺杂剂的作用,使制得的复合物能在环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中有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46.
利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装置,研究了多种寡糖-8-氨基芘-1,3,6-三磺酸(寡糖APTS)衍生物的分离。考察了电泳介质、浓度及pH对寡糖-APTS 衍生物分离的影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实现了痕量寡糖标准品及葡聚糖水解产物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47.
油膜厚度是海面溢油污染评估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基于LIF探测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当下仅有适用于薄油膜(≤10~20 μm)的评估方法,而对于较厚油膜(>20 μm)的评估目前尚无有效的反演算法。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LIF技术适用于较厚油膜的反演算法,该算法采用油膜荧光信号反演油膜厚度,推导了油膜厚度反演公式,并给出了基于该反演算法的油膜厚度评估方法。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选取合适的荧光光谱波段,然后根据选取波段内每个波长的光谱数据反演油膜厚度,最后采用反演油膜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油膜厚度评估结果。研究了该算法的适用范围,给出了该算法有效评估范围最大值与测量相对误差的关系,并结合消光系数给出了在多种测量误差条件下不同消光系数油品有效评估范围的最大值。通过实验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选用原油和白油的混合油(1∶50)作为实验油品,以波长为405 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采集波长范围为420~750 nm,采集了海水背景荧光和拉曼散射光光谱、实验油品的荧光特征光谱和多种不同厚度的较厚油膜的荧光光谱。采用Otsu算法选取420~476 nm波段评估油膜厚度,在实验油品油膜厚度≤800 μm时,该算法对油膜厚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误差为10.5%;在油膜厚度>800 μm时,平均误差为28.8%,评估误差较大且随油膜厚度的增加快速变大,该实验结果与利用测量相对误差和消光系数的分析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海面较厚油膜厚度的有效评估,并可以根据测量相对误差和消光系数判断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是由微穿孔板与板后空腔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被认为是继多孔吸声材料之后发展起来的最有吸引力的吸声结构,其吸声特性与结构参数孔径d、板厚t、孔距b及空腔深度D有关,如何按需设计一个有效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吸声特性混合设计的角度出发,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开发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平台。与以往设计方法不同,本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综合考虑了结构参数和吸声特性参数两方面的限制,根据实际应用要求平衡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最大吸声系数与吸声带宽之间的制约关系,并以饱满的吸声曲线为目标,提供满足混合设计要求的优化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49.
Xu Wang 《中国物理 B》2022,31(6):63401-063401
By combing the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for electrons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ions (TDDFT-MD) nonadiabatically in real time, we investigate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collisions between cytosine and low-energy protons with incident energy ranging from 150 eV to 1000 eV.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collision site and the proton incident energy on irradiation processes of cytosine, two collision sites are specially considered, which are N and O both acting as the proton receptors when forming hydrogen bonds with guanine. Not only the energy loss and the scattering angle of the projectile but also the electronic and ionic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target are identif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nergy loss of proton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t energy in both situations, which are 14.2% and 21.1% of the incident energy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scattering angles show different behaviors in these two situations when the incident kinetic energy increases. When proton collides with O, the scattering angle of proton is larger and the energy lost is more, while proton captures less electrons from O. The calculated fragment mass distribution shows the high counts of the fragment mass of 1, implying the production of H+ fragment ion from cytosine even for proton with the incident energy lower than keV. Furthermor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N on cytosine is easier to be combined with low-energy protons to form NH bonds than O.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