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84篇
物理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采用CO与金属Co在473K反应400h以上合成了Co2C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CO程序升温还原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CO程序升温脱附和CO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研究了Co2C对CO的吸附及其加氢活化行为. 结果表明,Co2C微观结构由体相和表面钝化层两部分组成. 表面钝化层可被CO于477K左右去除. CO在Co2C上有2个脱附峰,其中低温脱附峰可能源于Co2C上吸附的CO,而高温脱附峰可能对应于残留于Co2C晶格内的CO. Co2C上吸附的CO可与H2反应生成醇.  相似文献   
42.
采用CO碳化SiO2和Al3O4负载的Co(NO3)2的方法制备了SiO2和Al3O4负载的Co2C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H2-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催化费托合成反应中.结果显示,需要较长碳化时间才可合成负载的Co2C催化剂;所制催化剂表现出CO加氢生成高碳醇的催化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金属Co物种使CO解离,表面Co物种有利于CO插入,从而导致醇的生成,但体相Co2C则不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3.
通过在最优Rh含量基础上对金属配比的再优化,成功地改进了Rh-Mn-Li/SiO2催化剂的CO加氢性能;并采用微量吸附量热和红外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助剂Mn和Li促进作用的本质.结果表明:助剂Mn和Li的添加,使孪式和线式吸附CO的碳氧键强度增加,并同时削弱了桥式吸附CO的碳氧键或者使其转化为更易于解离的倾斜式CO吸附物种,从而同时增加了Rh基催化剂的CO解离和插入能力,提高了其活性和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另一方面,Mn和Li的添加显著地降低了Rh基催化剂表面H的数量和稳定性.催化剂加氢能力显著降低极大地抑制了CH4的生成,从而有利于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4.
 介孔泡沫材料(MCF)是一种孔径有序,孔结构无序,稳定性高的新型纯硅基分子筛。MCF的开放式孔结构和可调变孔径使其适合于做催化剂的载体. 我们采用MCF为载体制备了PPh3-Rh/MCF催化剂,并应用于固定床中的丙烯氢甲酰化反应中(丙烯转化率21.6%,丁醛的时空收率160.6 mol醛/mol Rh·小时,正异比10.4).PPh3-Rh/MCF催化剂的稳定性远远高于HRh(CO)(PPh3)3/MCF催化剂.  相似文献   
45.
周仁贤  丁云杰 《分子催化》1996,10(3):226-230
用TPD-MS,TPSR-MS及CO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t/Al2O3和掺杂超细ZrO2的样品的表面氧脱-恢复性能,CO表面氧化性能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t/Al2O3中掺杂ZrO2后,样品表面上的氧物种脱出和氧经恢复性能明显提高,脱氧量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6.
Pt/HM,Pd/HM催化剂上NO-TPSR和CO-NO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NO对大气的污染,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是常用的方法[1].众所周知,分子筛是常用的NO选择性还原催化剂载体,熊金保等[2]考察了Cu-ZSM-5催化剂表面NO的程脱产物,认为NO只吸附在Cu上,载体ZSM-5不吸附NO,Alvarez等[3]认为Na-ZSM-5和NaY表面有少量吸  相似文献   
47.
丁云杰  梁东白 《分子催化》1993,7(4):293-298
本文应用动态脉冲吸附技术测定了H_2和CO的吸附量,结合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技术考察了活化条件对金属Ru粒子化学环境的影响.发现活化条件对Ru催化剂H_2和CO吸附量的影响很显著,H_2和CO低温吸附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锐减;改由在惰性气体中焙烧或载体经HCI或HF预处理,大大增加了低温吸附量.TEM测定结果表明:金属Ru平均粒径(?)值随焙烧温度(在623K以下的范围内)的升高而减小,说明在此活化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其低温H_2和CO化学吸附量不能反映金属的分散度.TPR结果说明在空气中焙烧催化剂,Ru非氧化物前身转变成为RuO_2,并且导致金属与载体之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改变金属Ru粒子的化学环境,吸附活化能垒增高,在低温下H_2和CO的吸附量很小.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不同助剂促进的负载型Pd-Se/H4SiW12O40/SiO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C2H4和O2吸附量测定、吸附C2H4的TPD-MS和TPSR-M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以硅钨酸为助剂,Pd-Se-Na-Ru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其催化性能比文献报道的结果明显提高.在原料气配比n(C2H4)∶n(N2)∶n(O2)∶n(H2O)=55∶14∶9∶22,反应物空速GHSV=3844h-1,反应压力p=1.4MPa,反应温度θ=155℃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为8.0%和87.4%,乙酸的单程时空产率达372.0g/(L·h).吸附量测定表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2H4/O2比值高对于提高乙酸的选择性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9.
Pd对Zr-Mn-K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添加Pd对Zr-Mn-K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与异丁醇的影响.与Zr-Mn-K催化剂相比,Pd/Zr-Mn-K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异丁醇选择性明显升高.在SV=10000h-1,p=8.0MPa和T=673K的反应条件下,1.5%Pd/Zr-Mn-K催化剂上醇的时空收率由原来的122.8升高到232.6g/(kg·h),异丁醇的选择性由原来的15.5%升高到21.7%.当Pd的添加量大于1.5%时,催化剂的活性及异丁醇选择性开始下降.H2和CO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d/Zr-Mn-K催化剂表面维持有较高的H2和CO吸附量,有利于甲醇与异丁醇生成速率的提高.当Pd的添加量超过1.5%时,Pd的分散度降低,粒径变大,吸附H2和CO的量减少,致使合成甲醇和异丁醇的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0.
 考察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d-Se-Ru-SiW1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通过TPD,TPSR和BET及吸附量测定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的活性差别较大; 不同催化剂吸附乙烯的脱附峰分布不同. 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烯主要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低温下即大量脱附. 以MCM-22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烯主要吸附在强吸附活性中心上,在高温下才能脱附. 以S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对乙烯具有适宜的吸附强度,有利于乙酸的生成,故SiO2是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用催化剂的合适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