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44篇
物理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将Cu^2+与2,3-二氯异丁酸基的二元配合物分别和联二吡啶、邻菲罗啉、甲基吡啶氧化物反应,制得相应的三种三元配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32.
D-氨基葡萄糖与锌盐配位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pH值下,D-氨基葡萄糖与硫酸锌的配位情况。随着pH值的逐渐增大,氨基葡萄糖与金属锌离子的配位能力越来越强,pH 6.5时D-氨基葡萄糖与硫酸锌有最大配位比,其配比为1∶1。同时还合成了氨基葡萄糖与不同锌盐的配合物,通过旋光度、摩尔电导、锌含量和IR的分析,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锌盐与氨基葡萄糖形成的配合物,其配位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3.
测定了(p-CH3OC6H4)2TeO存在下M2(CO)10(M=Mn,Re)的CO取代反应速率及活化参数。其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与M2(CO)10和(p-CH3OC6H4)2TeO的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本文所建议的缔合机理与前人用(CH3)3NO作氧原子转移试剂的相应反应所提出的机理相似。讨论了在(CH3)3NO和(p-CH3OC6H4)2TeO存在下影响M2(CO)10的CO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4.
师彦龙  高忆慈  史启祯  BASOLO  F. 《化学学报》1989,47(2):105-111
本文研究了PPh3存在与不存在的情况下, M(CO)6(M=Cr, Mo, W)与三甲胺氧化物me3NO在CH2Cl2中的氧原子转移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遵循: r=k[M(CO)6][Me3NO], 并且rW>rMo>rCr, 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反应机理, 讨论了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2(fum)(bipy)~4][fum]·12H~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2(fum)(bipy)~4][fum]·1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a=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36.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在Me_3NO存在下Ru_3(CO)_11L(L=PPh_3,PBu_3~n)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Ru_3(CO)_11L中的CO被配体L取代生成Ru_3(CO)_9L_3,其中L分别联到三个不同的Ru原子上.对于L=PPh_3,r=(k_1+k_2[M_3NO])[Ru_3(CO)_11L];L=PBu_3~n,r=(k_1+k_2[PBu+3~n])[Ru_3(CO)_11L).所提出的机理除了涉及简单的离解机理外.还存在着按缔合机理进行的简单CO热取代与Me_3NO对Ru_3(CO)_11L中羰基碳的进攻.  相似文献   
38.
F.Basolo先生著的“1987年无机化学的重要事件”一文已发表在本刊今年第5上期,在此再刊出1985、1986两年的重要事件,以供读者系统参阅。  相似文献   
39.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羰基化合物取代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是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可溶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一系列反应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促使该领域的研究在近十多年内变得很活跃,不仅涉及单核羰基化合物,而且深入到金属羰基簇化物。低价的配位不饱和中心金属原子上配位体取代反应的研究,是阐明均相催化过程以及设计新催化剂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这类研究能够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论述范围仅限于单核羰基化合物,有兴趣了解更多情况的读者可参阅有关综述及其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0.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_2(fum)(bipy)_4][fum]·12H_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_2(fum)(bipy)_4][fum]·12H_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α=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