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46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氨基)-6-脱氧]-β-环糊精(NH2-β-CD)、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DEN-β-CD)、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DETA-β-CD)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TETA-β-CD)在磷酸缓冲溶...  相似文献   
32.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4-(5'-十六烷基)苯磺酸钠(5C16)在气/液表面的聚集行为,并考察了CaCl2对5C16表面聚集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气/液表面聚集结构中Ca2+会取代部分Na+与极性头结合,同时5C16分子的两支链会形成差距30°的两个角度分布,而CaCl2存在时,受静电势的影响聚集结构...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弱凝胶的形成过程,并把高分子弱凝胶用于三次采油,采用三维Monte Carlo模拟了高分子溶液凝胶化过程. 模拟预测了凝胶化开始的时间,得到了凝胶化过程中分子量分布的演化规律和胶团生长的三维图像. 发现生成溶胶与凝胶团的歧化过程,初始聚合物的浓度对能否形成凝胶至关重要,低于临界浓度不能形成凝胶. 模拟了凝胶化速度和聚合物浓度以及交联剂浓度的关系,并与粘度随凝胶化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聚合物浓度较高时,浓度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减弱,这一趋势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4.
考虑二次梯度项影响的非线性不稳定渗流问题的精确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了二次梯度项影响的非线性径向流动问题的无限大地层和有界地层渗流模型.在井底定流量和定压生产时,对无限大地层及有界地层(包括封闭和定压地层)六种情况,利用广义Weber变换和广义Hankel变换求得了实空间的解析解,分析了非线性压力解与线性压力解的差异,发现在晚时段其差异可达8%以上.因此在试井长时要考虑二次梯度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行为的介观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 考察了分子结构、浓度、盐度、油相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 并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理论机制. 分子模拟给出的分子水平的微观信息为强化采油技术中配方筛选和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6.
采用核磁波谱和等温微量热滴定等手段研究了磺化杯[4]芳烃与3个双正电荷季铵盐相互作用的键合比、 键合模式以及热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磺化杯[4]芳烃与3个双正电荷季铵盐以不同的键合模式形成1: 1络合物, 其键合常数均超过105 L/mol, 键合作用主要由焓变驱动, 同时伴随着微弱的正负熵变.  相似文献   
37.
利用荧光探针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了一类疏水基中含有苯基的新型甜菜碱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羧酸甜菜碱(ABEC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微极性和表面张力(γcmc).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可用来测定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且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接近;ABECB具有较低的cmc和γcmc值,表明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 胶团的微极性随着疏水链长的增大而略微减小,氧乙烯(EO)单元数的增大对ABECB胶团核内的微极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水溶液中带有负电荷的磺化聚丙烯酰胺与三乙烯四胺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三乙烯四胺的引入对磺化聚丙烯酰胺黏度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乙烯四胺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磺化聚丙烯酰胺的黏度、抗剪切性及剪切回复性等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驱油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密度泛函理论, 在B3LYP/6-31G水平上, 对十二烷基磺酸盐和羧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Na+, Ca2+, Mg2+)形成的离子对进行结构优化,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磺酸盐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均采用2:1型, 即极性头中两个氧原子与阳离子发生稳定结合; 在与阳离子结合之前, 表面活性剂分子上的α-亚甲基带有明显的负电荷, 因此将其归为极性头; 但在阳离子电荷诱导下, α-亚甲基转而带有部分弱正电荷, 使极性头范围缩小. 计算也发现, 表面活性剂尾链带有弱正电荷, 使胶束内核带有了部分极性, 利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 此种极性介于烷烃油相和水相的极性之间.  相似文献   
40.
利用表面张力法对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简称DMBAC)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确定了其CMC值.研究了丙烯酰胺(AM)和DMBAC在水溶液中的共聚合反应行为,测定了AM与DMBAC共聚反应的竞聚率;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13C-NMR和DSC分析了单体DMBAC浓度对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芘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共聚单体DMBAC浓度大于CMC时DMBAC倾向于均聚,DMBAC在共聚产物主链上呈微嵌段的形式分布.当共聚单体DMBAC浓度小于CMC时,DMBAC与AM倾向于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