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44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新型径向微动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精度平移式微动试验台夹具和控制程度进行改造,研制了径向微动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分别在控制荷载和控制变形量2种模式下进行试验,可以通过改变变形速率(频率)来控制接触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因此能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径微动动运动,且试验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32.
A novel efficient deterministic secure quantum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four-qubit cluster states and single-photo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scheme, the two authenticated users can transmit two bits of classical information per cluster state, and its efficiency of the 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1/3,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67 times that of the previous protocol presented by Wang et al [Chin. Phys. Lett. 23 (2006) 2658]. Security analysis shows the present scheme is secure against intercept-resend attack and the impersonator's attack. Furthermore, it is more economic with present-day techniques and easily processed by a one-way quantum computer.  相似文献   
33.
为实现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弥补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开发了基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悬浮法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详述了该平台的设计开发思路与理念,平台主题结构,以及实验主控界面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实践证明,该平台不仅包含工程应用的相关知识,而且极大的提...  相似文献   
3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2MgTiO6∶Mn4+、La2MgTiO6∶Pr3+、La2MgTiO6∶Pr3+,Mn4+单掺杂和双掺杂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La2MgTiO6∶Mn4+、La2MgTiO6∶Pr3+、La2MgTiO6∶Pr3+,Mn4+荧光粉且均为纯相;样品的粒径为1~2μm; La2MgTiO6∶Mn4+在650~750 nm的红光发射是来自Mn4+  相似文献   
35.
36.
在总结各种手性化合物命名的基础上,加入了硅,氮,磷,硫,砷手性化合物的命名,着重阐述了新型手性分子的命名法则,并配以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7.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水解、硝化得到关键中间体偕二硝基乙酸乙酯(2);2与乙醛、叠氮化钠缩合环化得到4-甲基-5-硝基-1,2,3-连三唑(3)。3的结构经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探讨了硝化反应的反应历程,并对制备2的合成进行了工艺改进,发现以NaNO2-98%HNO3为硝化试剂的新方法,2的收率达62.1%,纯度93.1%。  相似文献   
38.
The potential of bulk-like WTe_2 particl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passive Q-switch operating at the 1 μm wavelength was investigated. The WTe_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simple mechanical exfoliation method together with Scotch tape. By attaching bulk-like WTe_2 particles, which remained on the top of the sticky surface of a small segment of the Scotch tape, to the flat side of a side-polished fiber, a saturable absorber(SA) was readily implemented. A strong saturable absorption was then readily obtained through an evanescent field interaction with the WTe_2 particles. The modulation depth of the prepared SA was measured as ~2.18% at 1.03 μm. By incorporating the proposed SA into an all-fiberized ytterbium-doped fiber ring cavity, stable Qswitched pulses were readi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3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的Na1+xSr4-2x(BO3)3xCe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分析。X 射线衍射结果显示,Ce3+成功掺入到基质NaSr4(BO3)3中;利用高斯峰拟合、多光谱对比等手段,分析并验证了发光中心Ce3+占据了NaSr4(BO3)3中Sr2+(1)和Sr2+(2)两个格位;研究了不同浓度Ce3+的掺杂对发光位置和发光强度的影响,随着Ce3+掺杂浓度的提高,发射光谱出现红移,发光强度出现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趋势;将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光合色素吸收光谱进行对比,发现它不仅可以吸收300~350 nm的紫外光,发射光谱还很好地覆盖了植物光合色素所需的蓝光区吸收波段,证明其在农业生产的转光剂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表面辅助的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因其结构稳定性和潜在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金属有机纳米结构中,金属原子来源于外部沉积的金属或金属表面原子。外部沉积的金属原子种类多样,取决于目标纳米结构。然而,金属表面原子受限于表面科学常用的金、银和铜单晶金属表面。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大多包括Au配位或是Cu配位结构,而只有少量的用表面Ag原子构成。分子金属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预期纳米结构的精确控制形成。至于构建基元,有机分子通过M―C、M―N和M―O键与表面金属原子配位。末端炔反应或者乌尔曼耦合能够实现C―M―C节点的形成。Cu和Au原子能够与含有末端氰基或吡啶基官能团的分子配位形成N―M―N键。另外,表面Ag增原子能够通过Ag―N配位键与酞菁分子配位。然而,M―O配位键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计划使用末端羟基分子与Ag增原子配位形成金属有机配位纳米结构去研究O―Ag节点。我们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4, 4’-二羟基-1, 1’: 3’, 1’’-三联苯分子(4, 4’-dihydroxy-1, 1’: 3’, 1’’-terphenyl,H3PH)和Ag增原子成功构筑了一系列二维有序纳米结构。在室温下,蒸镀的H3PH分子自组装形成由环氢键连接的密堆积结构。当退火温度提升到330 K,一种新的纳米结构出现了,该结构由O―Ag配位键和氢键共同作用形成。进一步地提升退火温度至420 K,蜂巢结构和共存的二重配位链出现,这两种结构中仅由O―Ag―O键构成。为分析金属分子反应路径和O―Ag―O键的能量势垒,我们对该体系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O―Ag键形成的能量势垒是1.41 eV,小于O―Ag―O节点1.85 eV的能量势垒。这也解释了分等级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形成的原因。我们的实验结果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小分子和金属增原子来设计和构筑分等级二维纳米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