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44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许闯  冯锋  李英骏 《中国物理 B》2016,25(5):50303-050303
As is known to all, the electron scattering in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potentia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theory. Nevertheless, many discussions about electron scattering are based upon single-particle Schrodinger equation or Dirac equ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 rather than the method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path integral approach of quantum field theory, we perturbatively evaluate the scattering amplitude up to the second order for the electron scattering by the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we derive are convenient to apply to all sorts of potential forms. Furthermore, by means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we give explicit calculation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electr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32.
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液滴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滴荧光技术与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生理pH值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左氧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产生荧光猝灭,且猝灭过程是由于复合物形成而引起的静态猝灭。根据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算出供体-受体的结合距离为2.68 nm。由Linewear-Burk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和结合位点数n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分析技术,对蛋白质与药物结合时构象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徐慧  赵璐  白云峰  冯锋 《无机化学学报》2022,38(7):1226-1240
金纳米棒(gold nanorods,GNRs)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较大的比表面积、出色的光热转换性能、表面易修饰等特点,在药物递送、光疗、生物成像和化学传感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适体是短的单链DNA或RNA片段,可特异性识别癌细胞或其表面的膜蛋白。近年来,适体功能化的GNRs在癌症靶向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GNRs对癌症作用机制的差异,本文从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化疗和联合疗法4个方面总结了适体功能化的GNRs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34.
在室温和微量环己烷存在下,β-环糊精能诱导溴代菲产生出强烈的磷光发射。微量的苏丹Ⅲ能显著猝灭溴代菲的室温磷光。利用液滴磷光传感技术考察了苏丹Ⅲ的浓度与反应体系磷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液滴化学传感室温磷光法测定微量苏丹Ⅲ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测定苏丹Ⅲ的线性范围为2.0×10-7~6.0×10-5mol.L-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 mg.L-1。  相似文献   
35.
王涛  赵璐  王科伟  白云峰  冯锋 《化学学报》2021,79(5):600-613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由有机单元连接而成的高结晶性多孔聚合物, 由于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模块性、结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综述总结了已报道的COFs制备方法, 包括溶剂热合成法、机械化学合成法、微波合成法、离子热合成法、界面合成法、室温合成法和纳米尺度COFs的合成方法, 并根据对肿瘤作用机理的差异, 将用于肿瘤治疗的COFs纳米载药系统归纳为药物化疗、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和联合治疗. 此外还讨论了COFs在肿瘤治疗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刘丽  张琦  王海雁  冯锋  曹海荣  杨震  柯志军  陈希尧 《色谱》2017,35(8):860-866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花茶、绿茶、红茶和黑茶4类茶叶中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进行提取,优化洗脱液配比,选择Carb/NH2和SLH双柱串联净化富集。采用外标法定量,30 min内完成农药残留检测。3种拟除虫菊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4、1.0和0.3μg/kg,在0.05~2.00 mg/kg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10、0.50和2.00 mg/L 3个添加水平下,空白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80.6%~116.3%。茶叶实际样品检测结果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2.6%,日间RSD为2.7%~12.1%。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用于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37.
基于罗丹明B酰肼和三苯胺染料合成了pH和Cu^2+双识别分子探针(RTPA),并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RTPA的分子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荧光分子探针在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光谱性能以及在THF/H2O(V:V=1:1)溶液中对Cu^2+和质子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化合物RTPA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从419 nm红移到500 nm。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可以实现高选择性识别Cu^2+离子,不受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竞争性干扰。通过Job’s plot曲线证明了探针RTPA识别Cu^2+的化学计量比是1:1,Cu^2+的检出限为0.635μmol/L。当pH在1.87~4.48区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p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7,其pKa为3.13。探针RTPA也可用于极酸性条件下(pH<4)质子浓度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8.
以葡聚糖凝胶作为固相基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液滴荧光法用于药物中双组分的快速检测.填充葡聚糖CMC-25微珠的离子交换柱用于维生素B6和氧氟沙星的快速分离,基于二者均发射较强的内源荧光,采用液滴荧光法,结合固体基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双组分药物.维生素B6和氧氟沙星进行快速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维生素B6和氧氟沙星分别在5.84×10-8~1.93×10-6 mol/L和5.00×10-9~1.00×10-7 mol/L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51,检出限分剐为3.60×10-8 mol/L和1.74×10-9 mol/L.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与选择性以及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药片中维生素B6和氧氟沙星的测定,回收率在9r7%~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39.
以L-天冬氨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CDs),得到的CDs具有球形结构和单一分散性,平均粒径约为5 nm。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和荧光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CDs具有较高的荧光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和对异鼠李素(ISOR)高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ISOR浓度在0.22~180 nmol/L范围内时与CDs荧光猝灭程度(I_(F_0)/I_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1.32 nmol/L,回收率为90.8%~107%。结果表明,该CDs可用于ISOR的快速、高效、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40.
将1,8-萘二胺和苯并噻唑类试剂结合, 并引入杂环三氮烯结构,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1,8-双(2-苯并噻唑重氮氨基)萘(BBTANP), 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研究结果表明, 在碱性介质中, 该试剂与Cu(Ⅱ)形成1∶1的络合物, 并在λex/λem=362 nm/459 nm处产生荧光增强作用. 据此建立了BBTANP测定Cu(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7—1.0×10-5 mol /L, 检测限为1.3×10-7 mol/L. 将其应用于水样中Cu(Ⅱ)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